第九十六章三十岁月沧海桑田

雨季樱花雨 欧阳叶秋 2552 字 2个月前

墙体先垒1米左右砖或石,称为“坐碱”,然后垒土坯,达到一定高度搭梁檩,铺苇箔,压墩子,垛泥巴,踩实抹平。这种土房冬暖夏凉,房顶虽起脊,但平缓,可乘凉、晒粮。

住房多为四合院格局,正房3~5间,两侧为东西厢房,南为倒座房与门洞相连。简易四合院除正房外垒有院墙,或用树枝、竹片夹成篱笆墙。父母与成年子女同住一院者渐少。

城镇多为砖房,多家合住一排,房前建有简易厨房。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初期,居住条件有较大改善。农村先建“土洋结合”房舍,后建砖房且有前厦。

至90年代中后期,时兴建单元式平房和二层楼。城镇住房大都是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楼房,每户住一套,面积不等,水、电、暖、通讯、卫生设施齐全,生活方便。乔迁之日,邻居亲友带礼物前来祝贺,谓之“温锅”,主人须设宴款待。

随着城镇建设速度加快,建起一批环境优美、功能齐全、管理规范的住宅小区。经济发展快的乡村,居民住房统一规划,统一建设,向城市化发展。

住房习俗发展趋向是住房面积逐步扩大,装修追求美观,居住讲究舒适方便。新世纪后,各类高层住宅和别墅区也渐渐多了起来。

P炊具?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农村仍沿用传统的砖砌灶台,与炕一体。

使用大铁锅、风箱,烧柴禾或煤。城镇居民多使用蜂窝煤炉、煤油炉。

80年代后期至90年代,城乡大都使用液化气灶和各种电炊具,如电饭锅、电炒锅、电壶、微波炉等

。但一些农家仍保留灶台,留做蒸食品用。炊具如铲、勺等先由铁制变为铝制,后又时兴不锈钢制品。

新世纪后,集中供给的燃气和电磁炉又成为了人们新的炊具。

P餐具?80年代初,普通家庭使用的碗、盘、杯、碟、匙等多为粗瓷器,也有少量塑料制品,后逐步换为细致精美的细瓷,塑料制品逐步淘汰。茶具多为瓷质,造型比较讲究。多人饮茶使用茶壶、茶碗。个人饮茶多用茶杯,先后流行过搪瓷缸、瓷杯、玻璃杯、磁化杯、不锈钢保温杯等。酒具多为玻璃器皿,有酒盅、高脚杯、啤酒杯等。因人们时兴饮凉酒,用来温酒的壶已少见。新世纪后,人民用的餐具,越来越讲究,俨然成了各种工艺品。

P家具?80年代起,木制家具除传统的桌、椅、柜、橱外,又增添一些新式样,如大衣橱、写字台、圆桌、折叠椅、沙发、茶几、角橱、床头橱、组合家具等。家用电器逐渐进入普通百姓家,主要有收音机、缝纫机、钟表、电风扇、录音机、洗衣机、黑白电视机等。

至90年代,家用电器更新换代,彩色电视机、全自动洗衣机、照相机、电冰箱、组合音响、空调机等日渐普及。

新世纪后,电脑、各类数码产品、液晶电视、各类实木家具成了家具的主流。

P卧具?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农村多睡土炕,城镇居民多睡木制床铺或铁床。至90年代,农村大都废弃土炕,改用床。城镇时兴席梦思床,床体为木质框架,沙发床垫。床上用品趋多样化,除普通棉被外,增添太空被、鸭绒被、毛巾被、毛毯、床帷、床罩、尼龙蚊帐、电热毯等。新世纪后,由于木材的紧缺,各类考究的实木床成了有钱人的卧具。

P取暖?70年代前,农村取暖方式是将炕烧热,一家人坐在炕头上取暖,或用玉米棒芯点火盘,提高室内温度。80年代起,使用铁炉燃煤取暖,亦有使用“土暖气”用煤炉将水加热,在室内水管中循环散热取暖的。

城镇居民70、80年代用煤炉取暖,90年代,大都采用集体供暖方式,一个单位或一个居民区安装大型锅炉,室内安装暖气片取暖。使用空调器、电暖器取暖者较少。90年代后期,出于安全的考虑,供热公司逐步取代了居民区安装大型锅炉的供热方式。随之也出现了中央空调的供暖新世纪后,有的新建小区开始采用地暖供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