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 凤位归巢

这一日,雪霁,天地间是一片混沌苍茫的冷白。日头惨淡淡地照着,没半分暖意。

苏枕月一行快马加鞭,只用了三天便从江南维扬县赶回了京城。

宫门口,左右两相领着朝中群臣立于寒风之中,恭迎銮驾的到来。

惨淡的阳光下,所有人的脸色亦是一片灰白,寒风刺骨,吹散颊边几缕散落的发,抬眼望去,似乎整个天地都被一层淡淡的哀伤包裹。

张公公跳下马背,来到马车前,躬身道:“老奴恭迎皇后娘娘。”

莫嫣撩开车帘,苏枕月弯腰步了出来,依旧清丽端庄的容颜,秋水般如画的眉眼,一身翠色衣衫,仿若笔直的翠竹,在这混沌苍茫的冷白中,添了一点最为注目的颜色。

群臣纷纷抬眼,没有看到永宣帝的身影,心下已然分明,知晓那个传来京城的流言或许已是现实。

于是,他们投向苏枕月的目光里,有质问、有不解、有探询,亦有冷厉。

只是立于群臣之首的年迈的左右两相目光沉静,二人静静看了苏枕月片刻,敛衽拱手,五体投地,微颤的声音沉稳而有力——

“臣,恭迎皇后娘娘,皇后娘娘千岁,千岁,千千岁。”

左相与右相乃{无}{错}小说 {[ledu}是朝中仅次于皇帝的人,此时领头朝苏枕月参拜,群臣又哪再敢有丝毫异议与怀疑。重前于月。

于是,举朝文武,上千将士,在威严神圣的宫门大殿前,屈膝跪地,参拜那一位曾被永宣帝许诺“一生为后”的女子。

苏枕月身姿纤细,长发只用长簪挽起,漆黑的发随同衣袖衣摆在猎猎寒风中翩然翻飞,与那仿若会乘风而去的纤细身体和苍白的面容相比,她的眼神是那么坚毅与坚定,带着与生俱来的高贵与优雅,带着由心而发的威仪和尊贵。

然而,她望着眼前匍伏的权臣,感受到的却并不是高高在上被人膜拜的写意与骄傲,而是无尽的痛楚和沉重。可是她的面上不露分毫。

她期盼着赵明暄的归来,如果此时他能出现在她的面前,出现在群臣面前,她宁可只呆在暗处,用卑微的姿态恭迎着他,祝福着他。

可是,这是不可能的,不可能的。

“众卿家平身。”

每吐出一个字,都好像一把利刃卷着冷凛的寒风,呼啸着划过胸口那处最为柔软脆弱的地方。可是苏枕月的神色和声音都那么镇定而从容。这种镇定,给了所有朝臣们以安心;这种从容,亦给了他们一种莫名的心理支撑。

众朝臣纷纷起身,垂首退向两边,留出一条长道,直直通向那大殿之上。

苏枕月跨步上前,步履沉稳,快步向前走去。

这一日,凤位归巢,带来宜良三王子贺兰明澈被生擒的讯息,也意味着宜良国摇摇欲坠的结局,以及庆国版图将再一次扩大的前景。

这一时,庆国永宣帝去往江南擒拿宜良国余孽未归,永宣帝失踪的噩耗在每一个人的心上笼上了一层沉重与迷茫。

这一刻,虽没有了皇帝,没有了一统河山的一国之君,却有着皇帝的妻子镇守朝堂,替永宣帝守护整个庆国江山社稷!

……

苏枕月依旧住进了专属于皇后的寝殿——锺翠宫之中。自沐若惜被废掉之后,赵明暄便下旨,将锺翠宫重新进行了一番修整,恢复成了曾经苏枕月在时的模样,并嘱咐了内务府时常清扫。

所以,当苏枕月回到这里时,只觉得一股股熟悉至极的感觉不断涌向心间。还有曾经的那些回忆,一幕又一幕,浮光掠影一般,挥之不去。

蜡炬成灰,半截红烛掉着两行烛泪,跳动的烛光细碎着墙上斑驳的黑影。

看完最后一本奏折,苏枕月轻轻地把笔放在案上。她又一次想起那日的场景,正如这段时间以来的每时每刻都不曾忘记的那样:他的目光坚决而镇定,深邃无底,透着几分不容拒绝的威严与冷凝。然后唇齿轻叩,用只有自己才能听到的声音说——

“你先走。”

不过三个字,却葬送了那一线本属于他的生机。

“赵明暄,你好自私。”苏枕月轻轻地吐出这一句,垂下的长发遮住了眼眸。

她的手旁放着一支凝白的玉箫,是赵明暄那次去维扬县时送给她的。

苏枕月拿起玉箫,细细摩挲着箫身,指尖仿佛还留有他身上的温度,心却在此时骤然刺痛。

“娘娘,左相于殿外求见。”莫嫣走进内殿,禀告道。

苏枕月一怔,随即点了点头,放下玉箫,走出内殿,来到了外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