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氏先前是故意激马氏呢!
因此她一见马氏说要公平分家,马上就飞快的接上她的话:“那好,二弟妹既说分家一定要公平,那我们就顺着你的意思来分———那四亩良田大房、二房各得两亩,剩下那亩菜田那尺子量了一分为二,两房人各得一半!二弟妹,这样分够公平了吧?”
吴氏的分法可以说是十分公道、两家谁都没占谁便宜,但马氏没占到便宜却不肯善罢甘休,被吴氏问得哑口无言后竟无耻的耍起赖来:“我不同意!这些年来你们大房人多势众、处处都占着便宜,良田一人一半我没有异议,但这菜田得整亩都归我们二房,这样才公平!”
吴氏闻言不紧不慢的顶了马氏一句:“二弟妹,刚刚分厨房物事时你也是这么说,然后就把整间厨房要走了,说不过是间茅草房而已、让我们大房自个儿再盖一间……哪有一个由头拿出来占两次便宜的?”
吴氏说完便不再理会马氏,也不问张大海的意思,直接抬眼盯着张大江看、高声问道:“二弟,你是二房当家的男人,咱家这五亩田我这样分,你可有异议?”
张大江早就因马氏处处占便宜而羞愧得无地自容,因此吴氏一高声发问、他便赶忙答了句:“行,大嫂分得十分公道,就这么着吧!”
二房当家作主的张大江发了话,这物事也算是都商议好怎么分了,于是吴氏马上对张大郎兄弟吩咐道:“大郎你去村里跑一趟、把我们张家的老族长请来,二郎你去王家把王里正请来,就说我们张家两兄弟要分家、请他们两位来做个见证。”
闽地之人分家有着约定成俗的规矩,不但要把本族德高望重的长辈请来见证,还要把代表官府一方的乡官、一里之长一并请来见证。
吴氏雷厉风行的把事情都安排好后,转而客气的对吴三木这个“落榜秀才”说道:“大哥,一会儿还要劳烦你替我们立张分家的字据、以及替大海和大江写封绝义书,你也晓得大海他们目不识丁、是写不出绝义书来的……”
吴三木自是十分乐意助自家妹子一臂之力,当下就爽快的答道:“小事一桩,我这就先回船上去,借大郎的笔墨纸砚把该写的契书都写了!这白纸黑字的立下字据也好,免得日后某些厚颜无耻之人反悔、寻些由头胡乱闹腾!”
有了吴三木帮忙,等张大郎兄弟把张老族长和王里正一请来,张家大房和二房便当着他们的面把家给分得彻彻底底,并分别在分家书上按下了红手印。
且张大海和张大江还当着几个见证人的面割袍断义,吴三木更是特意在绝义书上补了这么一条———今后无论两房的孩子前程如何都互不相干,彼此不得攀亲沾光,张家大房和二房签下契书后便各成一家、各自担负自家生计。
不过因张家两房人都是靠捕鱼为生、且都是住在渔船上,因此这家虽然是分了、但在彼此都没能力盖房屋和买新船时,原本那两艘渔船只能继续合在一起使用。平日里依旧是一艘用来住人、一艘用来出海捕鱼,不过两家却商定好捕回来的鱼两家各分一半、各自买卖,不再像以前那样混在一起卖。
那马氏从头到尾都心心念念的想着要占便宜,因此两房人商量出合作的法子后,她马上抢先说道:“大哥、大嫂,你们家分到的船比较大、出海比较稳,我看就用你们家的船出海打渔,我们家这艘可是小上不少、留着白天住人较为合适!”
这哪艘船经常开出海打渔、哪艘船平日里的耗损就会大,这一点但凡在海上讨生活的渔民都懂。
因此吴氏一听马氏这话,当下就想开口说两艘船必须轮流出海,但却被张大海给拦了下来:“二弟妹说的是,出海打渔是得开大船比较稳妥,就按二弟妹说的办吧!孩子他娘你也别再多说了,这件事就这样定了吧!”
第四十一章 妙煮海盐
最后一件事敲定后,张家分家一事也算是彻底的告了一段落,两家从此开始各过各的日子,各样物事都分开用后,那马氏倒是心满意足、觉得总算是绝了让大房一家占便宜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