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晃十日过去,京城周边的灾情逐渐稳定下来,接二连三的好消息传回京城,人心惶惶的城内逐渐安定下来。

谢循利用以工代赈的办法解决了灾后重建的难题,除却年迈、年幼以及有孕在身的妇人,其余灾民尤其是青壮年必须配合官府出力干活,重建被雪压塌的屋子才能获得救济粮食。

显而易见,这个方法奏效,不仅加快了赈灾进程,也最大限度地减少了有人能带头闹事,毕竟本来干活一天就很累了,谁还有力气闹事?

何况谢循亲自带人监管视察,并发话表示闹事者接下来三日没有资格领救济粮。

有些人就是吃饱了闲的,饿一饿就老实了。

镇北侯府,檀音收到了谢循送来的信,薄薄的微黄信纸上写了他近日做了些什么,成效大致如何,饥饿下来大概还有几日能返程,又问了檀音了最近在做些什么........

字里行间平平淡淡,如流水般的娓娓道来,倒是符合了他的性子,无端中洋溢着几分亲昵和温馨。

相比起上两封信,这次信里他多提了一件事,说是当地有个在此次雪灾中成了孤儿的孩童穿上了她送去的棉衣,亲手编织了一个百福结要送给檀音。

檀音从信封里倒出一个由各种颜色编织而成的彩色福结,巴掌大小,干净小巧。

难怪她觉得这次的信封重了不少。

将百福结拿在手心把玩了一会儿,檀音将其挂在了窗子上。

银环笑呵呵地进来:“主子,奴婢方才从外面回来,听他们都在议论说外头的百姓都在夸赞咱们侯爷呢!”

其实不仅夸了侯爷,还夸了檀音,众人皆有所耳闻,不久前京城刮起的募捐行为,据说最开始是由镇北侯的侧室开始的。

于是这便间接为檀音博得了一个良善、贤淑的好名声。

据说这位侧夫人不仅有天仙之姿,心地更是极好,在府里甚得人心。

靠着众人的臆想和夸张的传言,檀音就差点成了是拥有天仙面孔,菩萨心肠的女子了,越说越离谱。

檀音知晓流言的威力,因而勒令府里的下人莫要出去乱说,尤其是夸大其词。

银环晓得她不爱听那些过于夸张的说辞,因而便没提。

见桌上放着书信,她便笑着打趣:“瞧您笑得这么高兴,可是侯爷说了何时归来?”

檀音微微颔首:“不出意外,后日侯爷就要归来了。”

银环还想说什么,银连从外面进来,神色凝重。

“主子。”

她警惕地瞧了眼周围,随后将一张纸条递给檀音说:“这是奴婢从库房回来的路上,有个丫鬟塞给奴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