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氏见自己闯了祸,倒也不慌不忙,还朝女儿说:
“我也算替当今陛下效劳了。”
永宁:“……母亲,快去请御医。”
小姑娘有一种本能的直觉。
父亲早晚会死,但绝不是现在,绝不会在登基大典没举办之前。
李氏不以为然,还是在女儿的催促下动身。
不等她出门,杨知月已经推门而入。
看见被气晕在床榻的周茂,她赶快叫来太医抢救,又为了双方安全,将夫妻俩分开。
现在杨知月已经意识到在坏事方面,李氏跟周茂一个等级。
为了避免这对以往最高贵的夫妻过早作死自己,杨知月不得不派人监管两人。
对这桩婚事的处置也轻轻放下,退还了婚书,低调地摁下此事。
双方皆心照不宣。
护卫们护送周茂一家出宫,宫中其他无处可去的妃嫔又随之离开,少数有娘家可接纳的嫔妃选择归家,杨知月一概不阻拦,甚至任由她们带走属于自己的饰品。
皇宫空置下来。
按照道理,没有登基之前,杨知月没有资格入主皇宫。
然而……“我都搞完了政变,还有人跟我讲祖宗家法?”杨知月笑了,“我若有半分尊重,今日绝不会站在此处。”
于是,这年的元日,由新朝廷举办的元会大大方方在太极殿举行。
此刻,登基大殿还未举办,由于筹备时间太久,纵然一切尽量简单,也拖到了春日之后。
立春的时候,杨知月亲自主持籍田礼。
《周礼》有言,“帝亲耕,后亲桑”。这是祭祀先农之礼,为天下之表率,在重农耕的当下社会,意义重大。
夏朝一直有举行籍田利的习惯,但由于末代皇帝平帝(周茂)倍懒,导致停办了十来年,这算是重新恢复。
当然,在此其中也并非无人发出异议,从新政府成立的那刻起,天南海北便有无数揭竿而起,打着“清君侧、除妖女”口号的叛军。
大多数人都活不过半个月,挺到军队抵达后无声无息地灭了。
那段时间,百姓们只听闻此处起了反军、那里起了反军,等过十天半个月再问结果,全都死了。
久而久之,百姓们也明白,都是些嚷得很大声的废物,没什么真本事。
再加上新政府建立后,分田分地、开展教育、普及医学、减少税收……底层老百姓的幸福度翻倍提高。
到了后期,听闻何处有起义军,百姓便会皆会奉上鄙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