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都门学老师的好评,光是这一条,就足够吸引眼球了。
而且,鸿都门老师们也很乐意给好文章写点评,因为这些点评会随着书籍畅销而流传到各个士子的手里,这也算是一种扬名立万的手段。
因此,碰上一本好书,太学里的老师们都会争先恐后地点评,有时候还会请著名大儒做序。
鸿都门学讲学,曾经为秀才馆所著的《行气通经》作过一篇序文。
十多年来,《行气通经》至今仍是市场上畅销的精品。
如此一来,褚文翰这个名字就比其他三大学院的讲学要响亮得多。
自德高元年至今,秀才馆也送过不少书进鸿都门学,大多是一些书关于儒学书籍的注解,结果并没有掀起太大的水花。
这一类型的图书有很大的市场空间,但由于竞争对手众多,难以吸引眼球。
但《行刑者手传》一入鸿都门学,就立刻引发热议,众人首先对白话文提出了质疑。
好在陆子刑一开始就明确指出,这本书乃是平民读物,大尧帝都也是一个包容性比较强的地方,诸如杂家、白话文小说之类的并不会被歧视。
然后,就是关于《行刑者手传》的讨论。
高鸿博在《行刑者手传》第一卷里,专门挑选了一些以读书人为主人公的鬼怪小说。
书生也好,妖鬼也罢,屠魔司也罢,最终的结果都是悲剧,妖魔灭亡。
这与平时书生们看到的虽然也会经历了一些波折,但最后却是皆大欢喜的鬼怪小说不同。
所以,也就有一些人对《行刑者手传》的真伪提出了怀疑,觉得这不过是一个文人杜撰出来的东西,要坚决反对。
为首的一位反对人,名叫姜高达,便是曾经见过陆子刑一次的姜思博。
姜思博一见行刑者手传几个字,就不由自主地想起了陆子刑,用异样眼光来看待此书,当然会发现一堆的问题,错误百出。
最后,还是佛道两院的院长结束了这场争议。
钻研佛道门经典,难免要接触到佛门和道门,所以,他们对大尧人族和妖族之间的联系,也是了如指掌。
事实远比《行刑者手传》要残忍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