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章 孤雁 终章 不老的鸟1

直到那个撑着黑色雨伞的瘦削身影完全消失,他才看向手里的那本缺页的小说,然后一张轻飘飘的纸片从书页里掉出来,落到地上。

不知道是该怪那天的雨太大,还是怪1956年平安镇的街道太烂太泥泞,纸片落到地上才两秒钟,就被积水和雨滴泡烂。

等张临反应过来,把那张纸片从水里捞起来的时候,那上面的字迹已经毫不留恋地晕散开去。他只能勉强认出似乎是写着,梧桐街48号。

之后的十几年间,张临一共往梧桐街48号寄过130多封读者来信,每个月一封,非常规律,从不间断——就连“作家韩雁结婚”的新闻登在报纸上之后他也写。

一直到1969年,他才知道,梧桐街48号不过一个早已倒闭的出版社的曾用地址。

张临本以为,高不可攀的韩雁会嫁给一个很温柔,很有才华,而且很爱她的男人——至少这个男人应该会拉小提琴吧?韩雁在她的一篇散文里提到过,她很喜欢小提琴。

可“作家韩雁”和“工人于小虎”的结合被大肆宣传后,张临才恍悟:

原来韩雁的丈夫不需要有才华,也不需要有知识,更不需要会拉小提琴。

甚至都不需要像自己一样,读过韩雁的任何一篇文章。

连识字都不需要。

韩雁居然会和这样一个男人结婚——张临感到一种隐秘且毫无立场的不甘。

张临是在见到韩雁之后第5年开始学小提琴的。本来他没有这个想法,因为小提琴对他的世界来说,是一种过于高雅的乐器,说得更直白一点,就是小提琴太贵,太遥不可及,就和韩雁一样。

但那年住在院子里的老教授孤独地在家里去世,他的后人前来收拾遗物,把所有带不走的东西就地卖给了他的邻居们。

筒子楼里的大婶大叔争先恐后地去拿带绒的被子,没有缺口的锅,还有裂纹很少的瓷碗。

最后站在人群边缘的张临才走过去,拿起了那把无人问津,十分陈旧,并且和他格格不入的小提琴。

几乎从来不跟外人交流,张临的声音低哑得奇怪,活像那把小提琴未调音时的怪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