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人,你好,我是新来的住客。”
——韩雁一直以为这是她和张临说的第一句话。
其实这是第二句。
第一句话是她说的,在27年前的1956年,滂沱大雨中,她把那本封面掉了页的《大师和玛格丽特》*递给路边沉默的青年,说:
这本书送给你吧,先生。
韩雁和张临,同属不为世所容的人。
所有人都知道韩雁是作家,但没有一个人去认真读她的书。
“作家”对朴素的人们来说应该敬而远之。何况那几年最火的书是《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大师和玛格丽特》这种书,对大众来说,不够“进步”,不够“正面”,不够“鼓舞人心”。韩雁这种人也是一样。
后来韩雁总带着点文人特有的尖酸刻薄想着,人们哪需要保尔柯察金教他们“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他们每天炼的钢多得数不清,多得把锅碗瓢盆都炼进去了*。
张临是别人眼中的怪人。寡言,孤僻,下班之后除了读书什么也不干。在那种时代,作为一个普通的办事员,他还装模作样学知识分子戴眼镜,实在令人不悦。虽然他戴眼镜真的是因为近视。
但,并不是所有不为世所容的人,都有机会彼此靠近。
那一天下着1956年最大的一场雨。
韩雁对这个一面之缘的男子没有任何特别的印象。
这一面的时间太短。只够张临捡到这本书,然后韩雁带着一种因为不被人理解而自我放逐的冷酷,说,送给你,先生。然后她就决然转身。
张临甚至没有机会说出那句,韩雁小姐,我也很喜欢《大师和玛格丽特》。
对韩雁来说,她把自己孤独的灵魂弃掷向麻木的茫茫人海。但她想不到那么凑巧,捡到的张临其实属于那种能读懂的人。
淋漓大雨中,张临就这么呆呆地看着韩雁的背影远去,不敢叫住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