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章 臣服

若在平常准备充足的情况下,跟李玉等人辩也就辩了。

可如今事态的走向完全不受张国良的控制,出来搅浑水的人也越来越多。

再这样下去,他们连稍作喘息的机会都没有。

有时将场面闹得乱哄哄的,反倒能短暂搁延进展。

往日苍济成最受不了这种纠缠场面,甚至会负气离去,将金殿留给他们吵个够。

毕竟法不责众,况且苍济成也没有那个魄力,将所有闹事者通通羁押入狱。

当初扶他上王位时,张国良等一干老臣可是没少出力。

千挑万选了半天,终于在一众皇子之中,提出来个肯听话、任摆布的。

在靖炀,说到底君王也只是个门面,真正的兵权还是握在大臣手中。

可凡事都讲究有个由头,以往每次废王,朝臣们都会寻出个能服众的借口,将来好安民心。

现如今通敌的帽子往头上这么一扣,原本附庸张国良的大批朝臣,此刻都选择了观望的态度。

唯有那些切身搅和进贪污案中的官员,才拼死跟他站在同一阵线。

对于张国良究竟是否通敌之事,可以日后再做计较。

眼下最要紧的,是先保全他们自己的性命和官帽。

瑶姬并无把柄握在他们手上,因此办案时能铁面无私,跟处处被人情和关系掣肘的苍济成有很大不同。

张国良有把握,只要能见到苍济成的面,这事就肯定会有缓和的余地。

如今能作为弱点攻击的,只有瑶姬无缘无故摄政这一条。

干脆其他的通通先不予回应,只咬死这点,强力转移他们的注意力。

因疲于解释和招架,审案的过程肯定会被推缓。

届时再让军机处的人寻个机会溜走,调动外面的兵力,便可助他暂脱困境。

只要有兵权在手,不怕苍济成不肯妥协。

左右最近刻意拉拢讨好他的王爷多得是,真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在辅一位上王座就是了。

瑶姬此女可真是个祸害,才来靖炀几天,就闹得这地界鸡犬不宁的。

虽然占卜神术诱人,可但凡是她走过的国家,都会迎来灭亡的惨相。

不能让这种厄运降临在鹤乘的头上,他当初的决定果然是对的。

新帝周良义看不透这一点,还让她的家人千里迢迢过来相聚,摆明了是要拉拢。

如今这仇已经结下了,不管日后如何操作,靖炀重新归属鹤乘已是大势所趋,更改不了。

到时若瑶姬又取得了周良义的信任,摇身一变坐上凤位,想整治他还不是手到擒来?

绝不能让这种危险的事情发生,像瑶姬这种不生不死的人,本就不应该存活在世间。

必须要除掉!

若在平时,吴公公稍微威吓两声,那些朝臣还是肯听话的。

可现如今已到了性命攸关的境地,连他的面子都失去了效用。

乱臣贼子的反心昭然若揭,连陛下的圣谕都可抛之不顾,更何况是他区区一个阉人的命令?

眼瞧着殿上就要乱起来,幸亏有李玉等忠臣奋力挡在眼前,张国良等人才没冲到瑶姬身边。

可这样下去终究不是办法,周围的侍卫不知所措地看向瑶姬,显然也没了准注意。

他们毕竟只是听令行事的武夫而已,哪儿敢真对位高权重的朝臣砍杀!

瑶姬神情冷漠的站起身,并未再度向张国良等人解释片语,而是直接对金殿内的带刀侍卫怒道:“陛下有令,但凡敢阻挠办案进度者,皆视为忤逆!尔等还愣着做什么?速速将为令者就地正法!”

此言一出,旁边站着的吴公公险些惊掉手中的拂尘。

天爷呀,真的要动手杀?

陛下倒是的确说过这种话,但那也是在一时的气头上。

若他亲临现场,是绝对不会如此意气用事的。

嗨呀,终究不能把这般重要的事交给女子处理,这不是乱来么?

若是日后传扬出去,只说陛下无德残暴,乱杀臣子血溅金殿,他这王位还如何能坐得稳呐!

“这、这……灵妙夫人,以老奴之见,此事还是从长计议的好……”

吴公公的话刚开了个头,便被瑶姬冷目打断:“怎么,难不成公公也想违令抗旨?”

瑶姬敛去脸上笑容,只一瞥,周身所散发的森然气度,便让久混官场的吴公公不寒而栗。

威严。

这两个字,他只在盛怒中的陛下身上见到过,且往往伴随着激烈怒吼,让人不禁安静退缩。

但眼前的瑶姬却并非如此。

她说话的语气依然平和,用词也不任何粗鄙之处,身着轻柔宫裙,珠翠点满鬓,呼气如兰。

可吴公公却不由得后退了两步,被震得瞠目结舌,竟连半个字都挤不出了。

打从上殿以来,他始终认为是自己在保护这个小姑娘的周全。

如今才恍然大悟,即便没了他,瑶姬依然能稳如泰山。

他所做的,从始至终都如往常一样,只是个传话的太监而已……

正愣神之际,但听得“啊”一声惨叫,血光晃过,当真有一名臣子后背中刀,痛苦倒下。

数十名带刀侍卫中,只有一人动了,瞧模样只是普通士兵,并无军衔。

他神情冷漠,高高举起手中的刀,几乎没有半点犹豫,再次落下。

还在呻吟着痛苦挣扎的臣子,躯体瞬间不再抽搐。

当那把刀从他的喉咙中缓缓抽出时,已经完全断了气的死肉,还顺着力道被稍微往上提了提。

堂堂一国朝臣,转瞬间变成了孤魂野鬼。

侍卫甩开刀上的血,双眼麻木地盯着,其余被吓得静若寒蝉的臣子。

似乎在认真挑选下一个犯上作乱的对象。

原本还在犹豫中的其余士兵们见状,似乎也下定了决心,慢慢举起刀剑,跟他站在了一处。

方才吴公公没瞧见,瑶姬倒是看得清楚。

那士兵是在顾桢不着痕迹地靠近后,才突然开始发难的。

整个靖炀国对这些老臣的敬畏,几乎远超苍济成这位年轻的皇帝。

那些侍卫头领平日也与张国良有所往来,想必收受过不少好处。

如今只要他们没下令,就算瑶姬站在殿上喊破喉咙也是没用的。

毕竟就算日后陛下追责下来,惩处也只会是那些头目。

反倒是现在那些侍卫的擅动,才是真正的危险之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