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8章 军魂永存
二战时期,中国空军给人的感觉是没有太多曝光率的,甚至有些后世人对中国空军一无所知,觉得他们跟小鬼子的空军一比,就是陪太子读书,不值得一提。
实际情况真的如此吗?
先看一组数据,1937年抗战爆发的时候,小鬼子全年的工业产值是60亿美元,而中国的经济产值只有不到14亿美元,按照当时中国的国情,工业产值占的比重有多大,大家可以去想。
好了,有了定性的认知,再来看钢产量,小鬼子当年的钢产量是580万吨,而处于起步阶段的中国只有4万吨。这么一比,好像差距更大了。
具体到飞机的数量,小鬼子在1937年生产了各类飞机1580架。反观中国这边,一架没有,也就是说,根本不具备生产飞机的能力,只能靠进口或是捐赠,数量有多少,可想而知。
如果单从力量对比上来看,确实如此,在当时的环境下,学会了打枪,基本上就是一个合格的陆军战士了,听起来很难理解,但这就是事实。
由此可以想象,培养出一个飞行员有多么困难。
这就是一个无解的局面,没有战机,没有飞行员,如何发展中国空军?
即便如此,中国人也没有放弃,或者说到了退无可退的境地。
1938年4月20日,为了缓解广州这一重要军火入口的压力,中国空军总部派出了空军第4大队和苏联志愿飞行队,准备空袭位于广东外海三灶岛上的鬼子空军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