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话在此场合下说出来,一般也不讨领导喜欢。
虽然说王勃此文有点仿《兰亭集序》的意味,但他的身份和当时的王羲之完全不同,滕王阁会也不同于兰亭之会,所以这样写不大符合应酬文章的要求。
不过正是由于王勃这种我行我素,特立独行的性格,才有了《滕王阁序》这篇好文,王勃才不管你们谁高兴谁不高兴,我以我笔写我心,这正是桀骜不驯的才子本色。
但是王勃的《滕王阁序》既然能被誉为“千古第一骈文”和他人生最后的绝唱,自然可取之处众多。
首先就是王勃的这篇骈文为后世不知贡献了多少的成语。
咱先来看下这篇文章的第一部分:
“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轸,地接衡庐。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雄州雾列,俊采星驰。台隍枕夷夏之交,宾主尽东南之美.......”
其中“物华天宝”“高朋满座”“人杰地灵”等词语就跃然纸上,并且在第一部分,王勃只是简单的介绍了下此地的美景和地理位置,以及今天什么事情,自己来这的原因。
随后笔头一转,王勃没有像其他人一样继续写吹嘘主人家的话,而是真正的代入到一个滕王阁的游客来写景抒情,自顾自的聊了起来。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地势极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远。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
......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
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有怀投笔,慕宗悫之长风......
请洒潘江,各倾陆海云尔。”
当时王勃写完之后,据说还流传了一个这样的小故事。
我们都知道《滕王阁序》这个序如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一般,是众宾客写完了今天受邀参宴写下的诗集的序。
所以,王勃当时也在自己的这篇序后写了一首诗,那就是: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全诗情景交融、意境深远。这首诗的内容主要为追忆滕王阁当年的繁华,描写如今物转星移的沧桑变迁,抒发了王勃自己面对世间盛衰无常的感慨。
而王勃在写完《滕王阁序》就和众人道别离开了。
阎都督拿起这散发着新墨余香的纸幅,越看越喜欢,当他读到最后一行诗时,发现王勃留下了一个空当,不知道是何意?
他命人快马加鞭追赶,希望求得王勃落下的一个字。
等到来人追到王勃后,却听得他的仆人说:“我家公子有言,一字值千金,望大人海涵”。
于是来人马上返回将此话告知阎都督。
阎都督不想让这首诗空着一个字,同时也为了落下一个礼贤下士的美名,于是携众人和金银到王勃住处。
王勃接过银子,故作惊讶道:
“何劳大人下驾,晚生岂敢空字?正所谓,空者,空也。槛外长江(空)自流。”
王勃一说完,众人称妙,一个“空”字,感慨深邃,气度高远,境界宏大。
阎大人也不由赞叹:“一字千金,真是当世奇才啊……”】
王羲之赞道:“后生可畏!此篇佳作不论对仗排比还是叙事抒情,意境皆在我之上!”
“仅仅是‘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这一句便可成为绝唱流传千古,更何况此文之中不逊色于此句的不止一处!”
韩愈道:“这就是王子安的实力啊!我年少时常爱读三王的文章以勉励自己,更喜欢读那些描述江南大好河山瑰丽景色的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