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惜的是,随着陆逊的离开,东吴世家之中几乎再没有清醒之人。
当然,或许也不是没有,只是随着陆逊的离开,这些人就更加在东吴世家中说不上话了。
至于其他的世家,多多少少也是察觉到了一丝丝的不对劲。
可是,成千上百的世家,却是都默契地选择了闭口不言,更有甚者,甚至已经开始盘算着要怎么配合起蒋琬接下来的动作了。
什么?本是同根生的世家,怎么会如此不近人情?就不怕唇亡齿寒吗?
只能说,你对世家还是没有一个清醒的认知。
你要知道,驱使世家站到一起的,从来都不是世家这个名头,而是切身的利益。
为了共同的利益,他们才会团结起来对抗外部的势力,乃至于对抗朝廷。
而现在,随着迁都之议的分隔,东吴的世家已经不自觉地走到了所有世家的对立面,自然不会有人想要拉他们一把。
更重要的是,东吴世家的倒下并不会出现任何唇亡齿寒的问题。
相反,随着东吴世家的倒下,大汉朝堂反而会出现一大批的权力真空。
毫无疑问,这些都将被其他的世家所瓜分殆尽。
嗯,至少,这些世家大族们都是这么想的。
事实上,在科举制度才初见雏形的现在,事情的发展也的确会按照世家们所想的进行,至少大部分的利益都将被他们所吞噬。
因此,可以说,已经走到所有人对立面的东吴世家,他的倒下,不仅不会伤害到其他世家,反而会成为其他世家的养料。
自然,东吴世家的倒下,不会得到任何的同情和帮助。
或许也正是看清楚了这一点,陆逊才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外出避祸吧。
眼见着铺垫已经到位了,蒋琬随即也是在朝议之上向东吴世家们发起了总攻。
一个眼神之间,便又早已安排好的人再度向提出阿斗提出迁都之议。
不待众人讨论呢,蒋琬便是率先表态道:“此事迁延日久,已经影响到了各部正常运作,甚至百姓也都人心惶惶。因此为免影响朝野安定,今日无论如何都要有个结论。”
显然,蒋琬的这番话语虽然不是支持与否的表态,却实际上已经锁死了东吴世家后退的大门。
听到蒋琬的话语,在场的人精们哪里还不知道今日便是总攻的时候,当即一个个都摩拳擦掌了起来。
东吴世家的官员们明显也是感受到了气氛的不一样,可问题是,后路已经被蒋琬堵上了,即便是意识到有些微妙,他们也只能是硬着头皮上了。
当即,便有东吴的官员抢在所有人的前头,接过了蒋琬的话头,道:“首辅此言甚是。我大汉安居长安日久,百姓安康而富足,朝堂蒸蒸日上,何须动此邪念而迁都于洛阳。微臣以为,陛下当亲下旨意,驳斥此言,再无论迁都之议也。”
东吴一系官员如此急迫,显然是想要占个先声夺人的气势。
只可惜,此番朝议本就是专为他们而设,除非他们不接招,否则,无论他们用怎样的手段都难逃厄运。
果然,此官员才刚刚说完呢,便立即有官员驳斥道:“张员外郎所言差矣。今我大汉虽是承平之世,却更该居安思危,此时不迁,难道要等局面不受控制再行迁都吗?”
这番辩驳,显然是话中有话的。
局面不受控制之言,毫无疑问,影射的就是东吴。
毕竟,距离长安最远的,除了幽州,那就是东吴了。而幽州方面,大汉年初才派遣大军进行过一番梳理,如今正在实行屯田,短时间内自然不会有不受控制的可能。
而除了幽州之外,可不就剩下东吴了么!
这话几乎就是在内涵东吴一系的官员:你是不是怕迁都之后对你的东吴不利啊!
这帽子,东吴一系的官员可是不敢戴,当即也是纷纷开启了回怼。
随即,随着双方的人马相继加入骂战,整个朝堂也是陷入了一片混乱之中。
当然了,这样扣帽子的行为,显然是不足以杀死比赛的。
蒋琬当然也没有想过用这样的办法来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