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有了这块屯田地在,马谡的心才算是安定了下来。
无他,爹有娘有不如自己有啊!
终于,经过了大半年的努力,马谡也是终于将交州重新一统。
随后不久,朝廷的旨意也随即来到了交州:“大将军马谡,有功于朝,着晋为安南侯,享万户,裂交州以南之土为封邑,麾下五万大军悉数改编为安南军,为安南侯府之私军,为大汉驻守东南。”
很显然,这封短短的旨意之中,含意却是很多。
最明显也是最为乍眼的一点,莫过于封万户侯了。
要知道,大汉因为固守白马之盟——非刘姓不封王的缘故,即便是劳苦功高的丞相也不过是封侯之位而已。
什么吴王、魏王,那对于大汉正统而言,都是乱臣贼子。
因此,给马谡封侯,万户侯,几乎是阿斗的极限了。
裂交州以南之地为之封邑也是同样的惹眼,毕竟,交州虽偏,却也依然是大汉十三州之一。仅仅交州之民就不仅仅是万户而已。
更别说旨意之中说的还是交州以南,这显然也包括着未来的东南亚地区。
这么一大块地盘,说句不好听的,即便是刘姓的封王,巅峰时期也没这么大地盘的。
这当然也是阿斗对马谡的弥补。
而若是你以为这旨意之中,满满的全是阿斗对马谡的“爱”,那你就大错特错了。
这最后的一句,对于五万南下大军的安排,可就不那么美丽了。
旨意之中,看似将这五万大军划归给马谡,作为安南侯府私兵,再没人可以掣肘,依旧是为马谡打算。
但实际上,却是朝廷想要甩脱这五万大军的包袱。
是的,包袱!
要知道,现在马谡这五万多大军的补给,可是全都来自于荆州方面。
而对于朝廷而言,这五万多大军,几乎都是马谡的绝对亲信,想要调回来几乎不可能;而这五万多大军在交州取得任何的战果也跟朝廷没有任何关系。
换言之,朝廷几乎是养着五万多大军给马谡作打手,耗费良多却无半点好处。
因此,从这个角度来说,还真不能说是朝廷的大臣们鼠目寸光。
毕竟,千年后的航道的重要性,却要如今连铁甲船都没见过的三国之人明白,着实是有些离谱了。
因此,随着马谡离开的时间日久,威严渐渐消散,出于自身的利益考量,朝廷断了这五万大军的粮秣补充,几乎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
当然,马谡并不认为这会是阿斗和蒋琬的想法。
一来,马谡已经充分与蒋琬说明了南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蒋琬也是明确支持自己的,以蒋琬之忠直,自然不会出尔反尔;
二来,马谡也不行会为了丞相立庙的阿斗,会轻易得抛弃自己。
之所以会有如此的情况,马谡相信,其必是有难言之隐。
很简单的道理,面对汹汹的“民意”,很多时候,即便是皇帝和首辅,也有着诸多的无奈和必须的妥协。
尤其,在马谡离开后,补充进入内阁之人,可是江东代表——陆逊。
而陆逊的身后,正是被马谡坑惨了的吴军世家们。在陆逊的带领下,吴郡的世家带着仇恨反击马谡,这一切都变得合理了起来。
终究,马谡似乎还是有些小瞧了这群吴郡的世家们了。
他这才离开不到一年的时间,原本处于绝对劣势的吴国降臣们,竟然是又站了起来。甚至还能隐隐地联合其他政团,对阿斗和蒋琬形成压制。
这着实也是有些出乎了马谡的意料之外。
好在的是,马谡对于朝廷的断供实际上也是早有所料,不然你以为马谡建立那么多屯田是做什么?
不过,开荒没有那么容易,前两年的产粮量较低不说,这半年多等待粮食成熟的时间,更是极其难熬的存在。
好在,马谡的手中,可不仅仅有大汉这一张牌而已。
要知道,马谡的手中可还攥着酒水的生意迟迟都没有松手过。
通过酒水生意,这些年来马谡积累下的钱粮也是个天文数字。
虽然个人所存的粮秣,即便是天文数字,但对于动辄数万十数万的大军而言,自然是算不上多的。
不过,以马谡如今的家底,让大军和屯田兵顺利支撑到秋收,还是不成问题的。
因此,在接到了朝廷的旨意之后,马谡倒也并没有什么慌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