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6章 勉为其难改官秩

而刘禅在接到了马谡所呈之后,自然也是第一时间,将蒋琬、郭淮等一众的重臣们聚集到了议政殿中商议此事。

作为《改革官秩疏》的起草人之一,费祎也是终于站上了历史的舞台中央,向一众的大臣们介绍起了马谡的改革官制的要点。

“启禀陛下,诸位大人,大将军之所奏改革官秩,大致可分为三点:

其一,便是重定官秩。

自桓灵之后,天下纷乱,称王称霸者不知几何,而各类将军、官职亦层出不穷。

譬如四征四镇四安四平,何以为尊,已难评价。又兼有号曰大将军者,更令秩序失措。

昔日大将军征战,所派偏师往往必须指定主副之分,方可成行。此于乱战之中,极为不利也。

军中如此,朝中亦然。

故,大将军欲将官秩重定,自上而下,厘定官位九品之分,以一品为重,九品为轻,每一品有正、从之别,共成十八级焉!

至此,上下有别,尊卑有序。

即便于乱军之中,亦能找到主心骨,而不至于狼奔豸突。”

话音落,费祎也是略略停顿下,目光随即也是扫视过在场的众人。

目之所及,众人皆是手持奏章而微微颔首,显然,众人对于马谡这个定官秩的决定,还是很赞同的。

甚至,已经有人在默默想着自己会是个几品的职位了。

只可惜,马谡并没有在奏章后面附录上各个职位所对应的品级。

当然了,即便附录上也没有意义,因为定官秩只是开胃菜,接下来的,才是正菜。

见众人都没有什么意见,费祎也是接着说道:“其二,改革中央集权。曰;废丞相,而行内阁制;废九卿,置六部。

大将军自问,不如丞相多也,盖多年来长于战事而疏于政事之故也。

自承袭衣钵以来,每每夙夜忧虑,然诸多思索却依旧不如于蒋、董等大臣也。

盖,人有专长之故也。

料想后来之人,能与丞相一般学究天人,事事精通者,亦凤毛麟角也。

既如此,何不如分丞相之权哉?即组五人乃至七人之组,名之曰内阁,共同辅朝政,而行丞相事。

另内阁中,设首辅一人,居正一品,掌票拟之权。所谓票拟,即将批阅写在纸上并贴于各奏疏之下,以进呈陛下也。

再设次辅一人,首辅不能理事之时代之。其余辅臣三至五人,皆为从一品。

如此,将一人决而变为数人决,再攻陛下御批,或可令诸事皆备,而令错漏少出也。”

话音落,殿内也是瞬间针落可闻。

没办法,打死众人也想不到,马谡的这一刀居然会砍向自己。

用多人替代丞相一人,想也知道回归更加的安全,不管对于皇帝还是对于朝廷而言,都是绝对的好事。

可是,这世界还真有人嫌弃自己的权柄太大了吗!

不由得,众臣也是有些疑惑,又有些钦佩地看向了马谡。甚至,就连刘禅也很是钦佩地看向了马谡。

与此同时,众臣们也是更加好奇接下来的废九卿而置六部的事宜。众臣们也是稍稍有些担心:不会是增加了丞相的数量,而少了九卿的数量吧。

当然了,即便是如此,单从数量上来看,这高官的位置也是有增无减少的。不由得,众臣也是更加好奇了起来。

对于众臣这炽热的眼神,马谡却是眼观鼻、鼻观心,心中根本没有任何的波澜。

本来就不打算长待的马谡当然无所谓给自己砍一刀了,而且只有对自己砍得够狠,接下来,他才能狠狠地砍向其余人等。

随即,费祎也是继续宣读道:“九卿之制由来已久,不仅互有倾轧,又兼难以处置繁杂之务。

故,愿废九卿之职,置六部,曰吏、礼、兵、户、工、刑,取代过往之九卿,以厘定权责,以废冗员之制!各部设尚书一人,统管部务,居正二品;设侍郎二人,辅助尚书管理部务,位居从二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