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一种明知不可胜却还要继续战斗的绝望。
对于诸多联军的将士们而言,路的尽头,他们只能看到鲜血淋漓的“死亡”二字。
可饶是如此,他们却也依旧没有丝毫的办法,只能尽可能地舞动着手里的戈矛,好让自己能够活得久一些,同时也期待着奇迹的发生。
而这样的绝望情绪,也是很快从基层蔓延到了联军的中高层。
当然,作为联军的中高层,倒是还保留着两分的希望:汉军的战力也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下降。
而更重要的是,汉军还可能会比他们更先出现兵力短缺的问题。
但很可惜,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两个问题,汉军却是始终没能出现。
直到联军的伤亡达到近十万之数,汉军的兵马还是源源不断地出现在战场上之时,曹爽和陆逊也才终于确认,汉军的总兵力一点都不比他们少。
而更令曹爽和陆逊惊恐的是,明明双方已经大战了大半个月,己方的战力因为新兵的加入以及疲惫的缘故已经急剧下降了,可汉军的战力,似乎没有遭受任何的影响一般。
甚至,隐隐的,随着战场的学渣被淘汰,学霸们逐渐成长成精英,汉军的战斗力竟然是有些小幅地上扬。
虽然只是小小的提升,但这一来二去之间,汉军与联军的战斗力差距却是拉开了一个相当夸张的距离。
尤其是在陆逊所指挥的吴军防线,汉军已然开始连连取得突破。
没办法,陆逊只能派出了自己的亲兵,也就是督战队,对漏洞百出的前线进行补救。
饶是如此,吴军所负责的联军右翼,也是变得岌岌可危了起来。
吴军这边岌岌可危,魏军那边也好不到哪里去。
尤其是随着魏延和王平先后亲自带队向魏军发起了进攻,着实是让坐镇中军的曹爽给吓出了一身的冷汗。
至于联军的左翼方向,郭淮和姜维对待曾经的同袍们也是丝毫不留手。
浩浩荡荡的进攻,如同浪潮一般,一遍遍洗刷着魏军的阵线,每一次的进攻,那也都不会无功而返,势必要给魏军撕扯修啊一块皮肉来。
至于马青和赵统的骑兵,也是分别在左右两翼跟魏军的骑兵展开了捉对厮杀。
一开始的时候,两人略显青涩的骑兵指挥,还让魏军稍稍占据了些优势。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两人的骑兵指挥能力也在赵云的亲自照顾之下,突飞猛进了起来。再加上后续骑兵的不断加入,很快的时间里,汉军的骑兵便又重新占回了战场的主动权。
可以说,经过大半个月来的战斗,在马谡的指挥下,汉军已经全面取得了战场的主动权。
换言之,汉军已经可以在任何想要的时间、任何有利于自己的地点,向联军阵线的薄弱处发起任意规模的进攻。
而这也就意味着,联军几乎已经没有任何反败为胜的可能。
上至联军的最高首脑曹爽与陆逊,下至每个联军的将士们都知道,他们的失败已经是不可避免的了。
只是,知道归知道,可此时的曹爽恶化陆逊,包括其身后的魏国与吴国,却还是只能咬牙坚持。
没办法,他们已经没有任何选择。
于是,如同那输红了眼的赌徒一般,曹魏和孙吴两国,不仅不肯认输,更是砸锅卖铁地将手中所有可以筹集到的一切资源投入到了这场绞肉机一般的大战之中。
显然,除非是输到倾家荡产,否则曹魏和孙吴都不会撒手。
而国家意志如此,作为前线的主将,即便曹爽和陆逊想要为国家保存在火种,也是不可能的了。
当然,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如今的情况下,保存下所谓的火种,也是根本没有任何的意义的。
一旦洛阳之战失败,将再没有任何力量可以阻止大汉一统的脚步。即便保存下少许的兵马,也不过是延缓下这样的进程罢了。
不过,也因为两国的疯狂爆兵,在兵力急剧增加的数日里,联军竟是真的给打出了一个小高潮。
这一个小高潮,也着实是像极了病入膏肓之人,最后的回光返照。
但即便是回光返照,联军也依旧未能向汉军的阵线推进哪怕一里之地。
而等这股小高潮退去之后,联军的阵线又将迎来了一次大的溃败。
不过,这边联军还没出事儿呢,两国的内部便是爆发了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叛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