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意!”
“诛乱臣、平社稷!”
“诛乱臣、平社稷!”
......
声声呐喊随即响彻云霄。
“发兵!”手中羽扇轻轻一挥,丞相随即也是朗声宣布道。
“发兵!!”高台下,早已备好的传令兵随即也是将丞相的命令传达开来。
闻令,只听得“蹭蹭蹭”的声音不断响起,关兴、张苞、赵统、马青、魏昌等等一众汉军将领们也是纷纷抽出了腰间的利剑。
一柄柄崭新的利剑随即出鞘而立,即便只是初春的阳光,却也照的闪闪发亮。
高举着手中利剑,将领们也是纷纷重复道:“发兵!”
“嗬!”一队队汉卒随即以矛杵地,回应着丞相和将军们的命令。
旋即,排着整齐的队列,汉军数十万大军也是终于踏上了征途。
虽然只是一个简单到不能再简单的仪式,但对于汉军将士们士气的提升却是有目共睹的。
所有的将士们都知道,这是统一的一战、光荣的一战、最后的一战。
带着必胜的信念走向战场的汉军,只能说,他们强得可怕!
踏着整齐的脚步,兵分数路,汉军也是快速地向司州进发着。
既然已经开打,那汉军就势必要兵贵神速。
不过,汉军搞出了这么大的阵仗,魏、吴联军自然也是很快便得到了消息。
趁着汉军行进的过程,曹爽也是赶紧与陆逊商议了起来。
其实也没有太多可商议的事情。
从汉军南下的那一刻起,也就预示着陆逊打赌的成功,因此他也将继续保持着吴军的独立性。
而既然要保持独立,那便只有一种办法,将左翼或者右翼的攻防战交给陆逊。
为什么不能是中路?
很简单的道理,吴军的战力,谁不清楚?
虽然曹爽倒也愿意让吴军多损失些兵力,但前提是,战争得以自家的胜利而告终。
一番商量之后,陆逊所部十三万吴军也是被分配在了大军右翼。
其实在得知汉军布阵之前,左右两翼在曹爽和陆逊眼中根本没有任何的区别。
也正是这没有区别的时候,才是分配的最好时候。
一旦知晓了汉军左右两翼的布置与强弱,反而会让两人陷入无尽的扯皮之中。
当然,这样的分工也是有着明显的问题的,就如中路与右翼的结合部,几乎必然成为汉军的突破口之一。
而且,以汉军之能,只要战上几日,也将不难发现右翼的吴军战力要低上许多。
因此,汉军逐渐加大对吴军的进攻,也几乎是可以预见的。
但是没有办法,要保持吴军的独立性,这些几乎是陆逊必然要承受的结果。
当然,针对这些已经能够预见的漏洞,陆逊也是跟曹爽好一番的讨价还价。
而为了最终的胜利,曹爽也是不得已做出了一定的妥协,比如对结合部的加强,便全部交到了魏军的手中,但像汉军加大进攻力度之类的情况,曹爽却是爱莫能助了。
不管怎样,因为有着共同的目标,曹爽与陆逊之间还是十分和谐地完成了此次战前的最终“谈判”。
随着汉军越境的消息传来,魏、吴两军也是开始在洛阳城北开启了战术展开。
是的,魏、吴联军并没有龟缩在洛阳城中。
洛阳城也从来都不是一座可以长久固守的城池,尤其在汉军有着新型投石车的前提下,联军就更不可能困守城内了。
当然,对于汉军兵力的误判,也是让曹爽和陆逊得以坦然出城迎战的重要因素。
于是,在很快的时间里,魏、吴联军便是在洛阳城外完成了延绵数里的展开。
尤其在关键的位置,联军也是修筑了高台与壁垒,以作防御之用。
当然了,这并不能连成线的壁垒并不能形成多大的优势,甚至其探查局势的作用会比其防御功能还要更大一些。
不论如何,魏、吴四十万大军已然在洛阳城外摆好了阵势,等待着汉军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