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5章 汉军遣将对敌中

“可是,若是我军不主动出击,汉军到底要多久才能进攻呢?”曹爽随即也是问道。

“短则半月,多则二十日,汉军必倾巢来攻!”陆逊略带自信地说道。

而随着陆逊如此肯定的话语出口,在场之人自然也不好多说什么。

当即,环视过一圈之后,曹爽也是代表曹魏阵营答应道:“便如大都督所言,等他二十日便是。”

终于,在陆逊的强势干预之下,魏、吴的这一次军议也是画上了一个完美的句号。

这看似和谐的协商场景之中,实际上却是魏、吴之间的角力。

向北进攻,固然是战事所需,却也是曹爽获得全部指挥权的重要理由。

同样,固守原地,看似是在等待汉军的进攻,却也是陆逊得以保存吴军独立自主性的原因。

至于那二十日的时间,与其说是陆逊的军令状,不如说是魏、吴之间的赌注。

二十日内,汉军南下,则吴军继续保持独立自主;若是二十日内,汉军未见踪迹,就该换由曹爽发号施令了。

什么?为什么曹爽什么都没有付出?

很简单,因为曹魏聚集了二十七万大军,而东吴只有十三万大军入局,这便是曹爽的筹码。

当然了,曹爽对于吴军的指挥权倒也没有到非要不可的地步,否则也不会答应这场赌局。

或许,利用这次的赌局,让陆逊知道自己的态度,才是曹爽的最终目的。

但不管怎样,面对汉军的拒绝,联军还能如此和谐地继续合作下去,这本身已经是曹爽和陆逊的成功了。

稍稍有些令曹爽和陆逊无法接受的是,他们的商议,并没有过多久,便被送往了河内郡汉军的大本营。

自然,丞相也是在第一时间召集了军中大将们开始讨论起接下来的战事。

支持南下的,支持二十日后再南下的,以及支持驻守河内等待联军来攻的,几乎每条可能,都有不少将领支持。

而且,也都有着各自的理由。

最后,丞相也是将目光投向了一旁的马谡,道:“幼常,你怎么看?”

熟悉的话语再度响起,一如数年之前在陇右的军帐之中。

只是那时,丞相不过是出于好奇的询问,而在场的众将,也都没有将马谡的话语放在心上。

可如今,丞相的询问已然是郑重其事,而在场的众将也无不停下了议论,屏气凝神地等待着马谡的意见。

很显然,马谡的意见,将极大地影响丞相的决策,甚至说直接左右着丞相的决策也毫不为过。

好在,这样的重压,马谡早已经不知承受过多少次。

如今再度面对,马谡甚至是有种举重若轻的感觉。

“禀丞相。”深吸一口气,马谡也是缓缓开口,道:“诸位,如今敌我之情势基本已经明了,任何的计谋实际上已经效用不大。

同时,此战或将是我大汉重新一统前,最后的一次大战。

因此,作为一统终战,此战也必须是清清白白、干干净净、堂堂正正的。

以昭我大汉煌煌之德、堂堂之政!”

这还真不是马谡掉书袋,也更不是马谡飘了,开始追求些花里胡哨、华而不实的东西。

相反,马谡此言,可谓是正中丞相所想。

要知道,这可是大汉,虽然没有祖宗成法这么一说,但“萧规曹随”还是很深入人心的。

君不见,李唐多残杀,岂无玄武过;君不闻,明朝多倭寇,多为海禁故;更有那,满清多走狗,盖从承畴起(虽然不是第一个降清,但影响最为恶劣)。

甚至,东汉之所以会变成军阀割据的模样,从光武帝依靠各个世家起势,也不无关系。

故而,为了国祚绵长,丞相不得不从此刻便开始着手准备。

而一场堂皇的统一之战,无疑会让大汉的地位更加正统,也更能收拢天下臣民之心,更能为后世立下一个中正堂皇的大汉形象。

于是,听着马谡的话语,丞相也是不由得捋了捋自己的长须。

显然,对马谡的回答,丞相是相当的满意的。

随着话音落下,马谡也是环视起了众将。

众将虽然不甚理解这所谓“堂堂正正”的一仗的用心,但在马谡短短几句话之下,虽然没有任何的鼓舞之词,汉军的一众高级却是全都兴奋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