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他,吴国要求,将进攻的时间推迟至年底或是来年春来。
原因很简单,他们在南阳郡和江夏郡的投入不能白费。
说白话就是,孙权舍不得即将到手的粮秣收益。而且,东吴方面不仅要完成今年的秋收,还要将南阳和半个江夏郡的百姓,全部迁移到长江以南去。
于是,战事的时间也是被东吴方面“顺理成章”地要求推到了年底甚至是年后。
曹魏方面当然不想答应,且不说冬日或是春日里发起进攻有多么的反常,单单是出于计划保密性的考量,也不该继续拖下去了。
毕竟每多耽搁一天,魏、吴之间的计划暴露的可能性就会增加不止一分。
只是,曹魏不知道的是,他们在大汉面前真的已经没有什么秘密可言了。
当然了,计划的保密性也不是最重要的,即便是曹魏知道这个痛苦的真相,决战也应该尽快才对。
很简单的道理,不管是曹魏还是东吴,其军队扩充已经接近了极限,继续等待,只是下坡路,而汉朝那边却还在提升之中。
可惜,这么简单的道理,东吴那边却是怎么说都说不明白。
已经自认吃亏的东吴是无论如何也不愿放弃这份利益的。
最终,曹魏方面也没办法,只能是捏着鼻子默认了东吴的想法。
当然了,年底或来年初再战,倒也还有一个好处,那便是冻住又化开的土地,会变得异常的松弛与泥泞,倒是能极大地限制住汉军的骑兵。
曹魏方面也只能用这个说法来自我安慰了。
很快的时间里,这个消息便是秘密传到了丞相和马谡的手中。
应该说,得知了这个消息,丞相和马谡还是很高兴的。
虽然只是短短数月的时间,但对于已经悄悄发动起来的大汉而言,那便又是数万大军的加入。
无疑,汉军战胜的把握又将大上数分。
当然,为免魏、吴用假消息来迷惑自己,马谡也是以巡视为名,悄然来到了河内战场。
北面河内郡有马谡亲自坐镇,南面荆州战场有魏延坐镇,哪怕两地都只有数万大军,却也足以震慑住魏、吴两国。
随着时间的流逝,秋粮收割入库之事终于是无波无澜地完成。
也是从秋收完毕、秋粮入仓开始,东吴也是迫不及待地开始了行动。
每收割完了一地的秋粮,吴军便是迫使着当地的百姓迁往江东。
不过,与汉军又给粮又许诺的迁徙不同,吴军的迁徙只能用暴力两个字来形容。不仅不给配粮,稍有不配合立即便是拳打脚踢,甚至直接是用刀剑威胁着百姓们迁徙。
好在是刚刚完成了秋收,虽然大部分的粮食都被收了上去,但百姓的手中倒也还是有些余粮,倒也不怕半路缺粮的问题。
只是,宝贵的粮食浪费在了路途之上,等到那青黄不接之时,百姓们要如何度过,却是不得而知了。
要知道,被迁徙的他们,可是连可供售卖的土地都没有啊!
真到了那时,恐怕也只能是卖儿卖女了......
可东吴却不管那些,即便这些百姓不能给自己带来赋税的增益,也决不能让他们成为汉朝的助力,这才是东吴的最真实的想法。
也是在这样的想法支持之下,吴军不仅对荆州的百姓们很不客气,就连世家门阀们也没法幸免于难。
不过,这些世家门阀却不似百姓那般容易被拿捏,当即在数座城池之内便是爆发了叛乱。
虽然叛乱很快被平定,却也耽搁了不短的时间。就在这段时间之内,诸多的世家门阀,也是纷纷躲入了山林之中。
这一下子,就让东吴搬空荆州的目标失败了大半。
而随着东吴终于闹出了大动静儿,魏军也不装了,成批成批的军队开始在邺城集结,随即便是绕道开入了洛阳境内。
这样的消息自然也是第一时间被报送到了丞相这边。
当即,丞相也是下令,各地将刚刚收上来的粮秣全部转运至河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