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5章 不安分的东吴军

樊城,首先映入了东吴君臣的眼帘。

拿下樊城,整个南阳即可在望,而只要拿下南阳,司州也好、洛阳也罢,都将赤裸裸地展现在吴军面前。

可也正因为此地太过重要,吴军却还真不敢打。

没办法,一旦司州和洛阳受到威胁,前线的魏军势必不顾一切地回援,如此一来,吴国甚至是在为汉军做嫁衣了。

这事儿,吴国肯定是不会干的。

当然,随着魏国大将毌丘俭领兵三万驻守樊城,也算是彻底地断了吴军的念头。

紧接着,吴国也是将目光重新投回了老地方,也是孙权的伤心地——扬州、合肥。

为了保证前线的兵马数量,魏国几乎将包括扬州在内的各州兵力给抽调一空。

挡在吴军面前的,只有寥寥数千兵马而已。

这兵力,甚至比当年逍遥津一战时还要少。而现在的合肥,可再没有了张辽这样的猛人。

因此,对于拿下合肥,吴国君臣还是颇有信心的。

而只要拿下了合肥,吴军就能兵指青、徐,而只要拿下这两个州,东吴便能彻底掌控东南半壁,进而与汉、魏,再度形成三足鼎立之势。

最妙的是,扬州地处东南,即便是战争的消息传到了曹叡的耳中,想要从中原抽身而救援扬州,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有那时间,吴军早已经占领了空虚的扬州并做好防御的准备了。

随着层层的剖析,不甘寂寞的吴国君臣也是果断地将目标锁定在了扬州合肥。

于是,也就有了陆逊与诸葛瑾向西而诸葛恪向北的安排。

陆逊和诸葛瑾作为吴军的两面旗帜,他们在江夏的出现无疑给了魏军足够的安全感。

而如此之下,吴国君臣还尤嫌不足。做戏做全套,为了尽可能地麻痹魏军,于是便有了吴国大军浩浩荡荡杀向襄阳的场景。

不过那能够装载十万大军的船只之中,实际却是只有区区一万两千多人而已。

看似忙碌异常的渡口之上,实际却是陆逊指挥着一万多吴军反反复复登岸又回转的景致。

其实这样的障眼法轻易便能破除,甚至都不需要进入军营之内,只要在对岸稍稍仔细观察一番,就能知道。

可偏偏,汉军只想守住襄阳,根本不会去查看吴军的虚实,而远在樊城的魏军也很难跨越过汉军来查看吴军的情况。

最重要的是,汉、魏两国也着实是想不到吴军居然会再一次的背刺。

尤其是在魏国正处于弱势的情况下,吴军还想着给弱者狠狠一刀,这对于任何脑子正常的人都是不可想象的。

不过,吴军这么做,却也不知第一次了。

此时此刻,恰如彼时彼刻。

同样的决战前夕,同样的背刺弱者,只不过这次,背刺的对象换成了魏国。

相对于建安二十四年的那次背刺,这次的背刺,看起来还算是有几分的道理。

毕竟魏国到底还有着庞大的战略纵深,即便输了这次的战斗,也未必就没有了翻盘的希望。

相反,若是能拿下青、徐二州,东吴是真的有可能再度坐上牌桌上的。

从这一点来说,似乎吴军这次的背刺倒也不是那么不能接受。

可是,当年的蜀汉兵少将寡,再加上脑子秀逗了的傅士仁和糜芳才让吴军得逞。

今日的曹魏可绝非当年的蜀汉,不管是将领之威还是兵士之足,都不是当年蜀汉可以比拟的。

最简单的一条,当年的蜀汉除了江陵堪称坚城之外,几乎没有任何可供防御之地,也更没有任何的战略纵深,拿下了江陵,把荆州军的家眷一俘虏,关将军荆州军便只有败亡一条路。

可如今的曹魏,虽然在扬州合肥一线没有多少兵马,但在其身后的青州,却还藏着一头猛虎!

是的,曾经的曹老板,真正的嫡系部队——青州军!

正如司马懿所言,青州军大部已经解甲归田,想要再度征辟和调动很有困难,但他可没说青州军会容许你东吴的人打到门口来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