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正因为这个地理条件却是让司马懿瞬间就把他放弃。
而之所以司马懿要占领西岸,而不是与当年赵国一样驻守东岸,其原因也很简单:西面多平原,而东侧却有数座山脉。
对于以骑兵为决胜条件的魏军而言,丹水西面显然是更加地适合魏军的。
当然了,这其中或许也并不乏一些什么风水之类的因素在。
随着司马懿的命令传达,二十万魏军也是开始浩浩荡荡地调整方向,随即经过半个多时辰的调整,魏军这才完成了调整,随即开始朝着既定的上党站出发。
半个多时辰的时间,虽然不算短,但这对于一支二十多万的大军来说,已经是很快的动作了。
从这一点来看,司马懿手下的魏军,就无愧是精锐之名。
而与此同时,还在平阳郡内行军的汉军马谡手中也是接到了郭淮拿下了界休的军报。
至此,马谡前期的准备工作,全部就绪。
只要魏军不想白白地失去掉并州这个重要的养马地,就只能将兵力投入上党,与汉军在上党地区进行一场决战。
马谡知道,是时候明牌了!
当即,马谡也是下达了一系列的命令:
“令,后军姜维,迅速进驻华阴,保护我军后方安全。”
“令,参军费祎,领五千军,驻临汾,全权负责我军军械、粮秣之转运。”
“令,前线郭淮,继续驻守界休,严密监视魏军动向,若有异动,极速报我。”
“令,关兴、张苞为正副先锋,领军两万,出端氏邑,向空仓岭方向进军。若是一切顺利,则关兴率军一万,即行越过空仓岭,向光狼城挺进;张苞领兵一万驻空仓岭,准备接应我大军进入上党。”
“告诉关兴,至光狼城或遇到魏军大股兵马,其先锋之责即宣告解除,当就地驻守以待援军,局部可妄自向魏军发起进攻,更绝不容许越过光狼城。”不放心的马谡也是再度对关兴的行动进行了嘱咐。
应该说,马谡的这一系列命令,几乎没有什么新奇的。
确切地说,马谡几乎就是在走秦军大将王龁曾经走过的路。(长平之战初期至中期,是王龁对阵的廉颇。)
这本也就是马谡的想法:前人已经给自己趟好了路,自己不走,反而自己去披荆斩棘,那是傻子。
就像是解数学题,先辈们已经给咱们验证过了各种罗尔、柯西中值定理,你拿来用就是了,完全没有必要在卷面上再给他证明一遍。
因此,走王龁走过的路,马谡并没有一点心理负担。
唯一与王龁不同的是,王龁想要的是以快打慢,因此在下了空仓岭之后,王龁所率的秦军依旧是如猛虎下山一般直扑赵军。
直到丹水附近,才堪堪被水流止住了前进的脚步。
马谡当然也想复刻一道,但很显然,这并不能复刻成功。
倒不是说此刻对面的魏军主将司马懿就要比廉颇强上多少,只是其背后的魏国朝堂比当年的赵国朝堂实在是要强上太多了。
或者说,当年不是廉颇打不赢王龁,而是赵国朝堂内对是否出兵的不确定,这才让廉颇丧失了出兵的最佳时机。
其第一道防线——空仓岭防线,几乎是在工期尚未过半的情况下便被秦军攻来,不崩溃才怪。
而王龁眼见着赵军如此仓促应战,自然是要追亡逐北,以最大限度地扩大战果。
可如今的魏军可不一样。
其身后的魏国朝堂几乎可以说是全面地在支持着这场战争,虽然马谡用一个障眼法,成功地将司马懿拖在了洛阳一段时间,但洛阳离上党可并不远,至少比此时尚在平阳郡内的汉军主力要近得多。
换言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