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3章 大汉第一场科举

其三,未来的战争形势已经改变,一定程度上以量取胜的时代已经渐渐远去。

这还要多亏了马谡给献上的双边马镫和高桥马鞍。

有了这两样东西,未来的战争势必将倒向骑兵,尤其是重骑兵。

一支数千人的重骑兵再加上万人的轻骑兵,往往能够吊打十万乃至十数万的步卒。

因此,盲目的堆积步卒数量,已经不适合未来的战斗了。

而如今限制汉军骑兵发展的,还是战马。

尽管这些年,凉州已经着力向产马倾斜,但无奈底子早已经被曹魏几乎抽干,想要重新建立稳定的供应链,还需要更多的时间。

尤其,重骑兵对于战马的要求也是十分的高。

基于以上三个原因,丞相此次的扩军数量实际只控制在一万两千人上下。

当然,这是丞相心底的想法,却并不会告诉任何人。

并不清楚丞相心思的门阀世家们,却是想当然地以为,此次扩军会在十万以上,自然是要竭尽全力地去争取。

不过,话说回来了,即便是丞相一开始就明确了扩军的数量,难道这些门阀世家们就能放弃争夺吗?

显然也并不会。

可以说,从丞相抛出扩军这个议题之后,这便已经是一个阳谋——一个能够将所有世家门阀的注意力彻底吸引住的阳谋。

当然了,最后的最后,这一万多人的扩军,大部分是要弥补给门阀世家们的。

这也算是另一种意义上的补偿吧。

也是在丞相的神助攻之下,大汉历史上第一次的科举也是顺顺利利地在长安城展开。

随着一张张巨大的写满了黑色字迹的白纸贴上了考馆的墙壁,也便宣布了此次的科举算是正式进入了最后的冲刺阶段。

而随着公告被贴出,“公平、公正、公开”的三公原则也是成了长安城内百姓们每日必提的话题。

相较于还在少数人心中酝酿着的扩军事宜,百姓们显然更加关心这能够让人一步升天的所谓“科举”制度。

也就在一众百姓的热烈讨论之中,科举之名也是被插上了翅膀,向着大汉四面的疆域飞散而去。

可惜的是,沉浸在扩军事宜中的门阀世家,依旧没有感受到来自科举的威胁。

也就在百姓们热烈的讨论中,考馆也是终于迎来了它的第一场考试。

“长安巍巍,学府宏开,济济隆隆;渭水悠悠,启兹天府,积健为雄;太兴惶惶,复兴大汉,誓作先锋!”

伴着悠扬的歌谣唱响,招贤馆与考馆的大门几乎在同一时间被缓缓打开。

一群身着白衣的贤才考生们赫然出现在了招贤馆的大门之中。

费祎站在招贤馆的门匾之下,面向着诸多考生,略带紧张地说道:“今为师友,明日同朝,愿得诸君,金榜题名!”

由不得费祎不紧张啊,作为为数不多知晓内情之人,他太知道此刻的他在做什么了。

毫无疑义,他的一言一行,都将被记入史册,而供后世瞻仰。

这巨大的压力之下,即便是费祎,也不由得有些兴奋到紧张。

“谢师长!”门内一众的考生们却并没有费祎那般的紧张,不过也是在前方师长的带领下纷纷躬身而回道。

显然,这一席白袍的考生们根本不知道,这一刻有多么的神圣!

微微平复好自己的心绪,费祎随即也是大手一挥,道:“去吧!”

“是。”一众的白衣考生也是再度齐声答应道。

紧接着,一队队的白衣考生也是从招贤馆内鱼贯而出。

路过费祎,考生们也是纷纷作揖告别,倒是让费祎忙了个痛快。

拱手告别了招贤馆内费祎和一众的师长,一队汉军士卒很快接过了护送的任务。

这还真不是用来防范作弊啥的,没办法,虽然没有特意的宣传,但长安的百姓却早已经将招贤馆和考馆围了个水泄不通。

“噼里啪啦”的爆竹声中,一行白衣考生也是依次越过皇宫前的朱雀大道,随即又在无数长安百姓的欢呼声中,徐徐地来到了考馆之前。

相较于招贤馆前热闹的场景,考馆之前却是一片的肃静,甚至就连温度都要低上好几度。

没办法,这并不算太大的广场之上,却是被数百名刚刚从战场上撤下来的汉卒围绕其中,这气氛能热闹才怪了。

当然了,这考场之上,也确实更需要这肃穆的感觉。

很快,随着一众白衣考生们的到来,这考馆前的广场也是终于有了些人气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