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2章 科举布局说蒋琬

有此三公,丞相似乎已经看到了天下文人志士络绎不绝地前来长安的场景。

一想到天下有志之士尽入汉家彀中,丞相浑身上下每个毛孔都不由得舒适了起来。

“此所谓三公之原则。”丞相随即也是嘱咐道:“当广而告之,并作为此后科举之准绳,沿用后代。”

“是。”马谡当即也是再度答应道。

终于,在马谡的诉说与丞相的补充下,一套完整的科举流程也是新鲜出炉。

当然了,这其中必然还有着诸多的问题。

就比如这考馆。

虽然马谡已经竭尽全力地建得够大了,足足可容纳千人之用。

但这对于有志于报销国家的文人志士而言,还是太小了。

尤其,如今的大汉只有四州之地,随着地盘的扩大,前来参加科举的人数也会越来越多。

不说他日,随着“公平、公正、公开”的信念传来,到了明年,前来科举的人数起码翻上两倍不止。

到时候,不仅仅是考馆,甚至连招贤馆都得爆满。

而随着人数的激增,问题自然也会随之而来。

很简单,今年马谡用疆场的将士们作为监考者,因为是第一次,自然会有奇效。

但明年呢?

还用他们吗,又或者是换其他的将士?

而即便每年都换不同的将士,其共性却不会改变——来自战场的他们,固然会不容情面,可与此同时,习惯了直来直去的他们也缺乏着相应的斗争经验。想要找到作弊者,实际更多的,靠的还是恐吓而已。

长此以往,哪怕是换了不同的人,难免不被人发现其中奥秘并加以利用。

不过,话又说回来了,事情嘛,大都是呈螺旋上升发展的。一蹴而就,反而埋祸更多。

有问题从来都不可怕,最重要的,从来都是先迈出去这一步。

科举的种子一旦种下,迟早都会生根发芽并茁壮成长,这是关陇集团覆灭了一个王朝都没能阻止的事情。

从这一点来说,只要这次的科举能够顺利进行,大汉无疑是已经成功了。

更别说,在这一次的科举中,大汉还将收获了数以百计的有才之士,可以大大滴充实大汉的基层官吏队伍,从而让大汉走上发展的快车道。

丞相也好,马谡也罢,自然也都是明白这个道理的。

这也是丞相和马谡不遗余力地推进“科举”进程的原因。

一夜很快过去,太阳才刚刚露出个头,蒋琬便已经被丞相府的属官给唤到了丞相府内。

看着议事厅内案桌之上已经成灰的蜡烛,以及双目炯炯有神的丞相与马谡,蒋琬哪里还不知道这两人一定是商议了整整一夜。

当即,还不待丞相开口呢,蒋琬便是上前两步,对着丞相微微一礼,便道:“丞相,为了大汉,还请爱惜身体!如今我大汉正蒸蒸日上,便有再急重之事,也急不过、重不过丞相的圣体。此熬夜议事之举,绝不可取!”

言罢,蒋琬也是没好气地瞪了一旁的马谡一眼。眼神之冷,仿佛在说:你小子多大,丞相多大了,心里就没点数吗?什么事非得拉着丞相熬夜商量?

若不是丞相在此,马谡毫不怀疑眼前的蒋琬会冲上来狠狠揍自己一顿。

可偏偏人家说的还真有道理,如今的大汉,丞相还真不能垮!

只有丞相能够压得住各方的利益,只有丞相有足够的威望平衡各系的利益,也只有丞相能将所有的力量捏和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