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8章 公孙渊一触即溃

只能说,公孙渊真的是尽力了。

这样的一支部队,其战斗力可想而知,其不在第一时间溃散,就已经算是公孙渊带兵有方了。

随着“嗖嗖嗖”的箭雨落下,却是公孙渊的骑兵从左右两翼向魏军发动了袭击。

只是,看那熙熙攘攘的箭矢,便知道其效果几乎可以用“聊胜于无”来形容了。

看着远方那熙熙攘攘的骑兵阵线,公孙渊也是气不打一处来。

这样的行军状况,别说是袭扰了,就算是自保都难啊!

其实,公孙渊还真是有些错怪了他的骑兵部队了。

事实上他的骑兵不说独步天下吧,也至少是足够精锐的了。

之所以出现如此拉胯的情况,原因却是帮了他们许久的大雨。

是的,连日的大雨,让整个辽东地区的地面都变得泥泞不堪,官道上因为是碎石路,倒也还好。可骑兵走的草地,那可就太糟糕了,若是步卒倒也还好,还能凭借着体重的优势勉强通行,可着重达数百斤的骑兵却是遭了难了。

很多时候,明明前面的战马走了没事,后面的战马一踩,马蹄立即就陷了进去。

更有些时候,战马直接就在这泥水中绊住了脚,一摔之下,甚至把骑兵都给甩了出去。

只能说,随着时间和地点的变化,所谓的天时地利人和的因素也在发生着相应的变化。

战场之上,任何的经验都有可能成为教条,唯有因地制宜、因时制宜,才是胜利的不二法门。

可惜,公孙渊显然并不懂得这个道理。

要命的是,司马懿却是对这个道理却是门清得很。

眼见着辽东军的骑兵根本伤不到自己,而且受限于地形,在泥潭里几乎无力自拔,司马懿也是大喜过望。

当即,司马懿也是下令,从左右两翼各抽调五千兵马,对辽东军的骑兵展开追击。

是的,你没听错,用步兵追骑兵。

不管在那个年代,用步兵追骑兵,多多少少听起来有些荒谬。

但此事却是真正地发生在了司马懿的军令之中。

面对司马懿的军令,左右两翼的魏军也是没有丝毫的迟疑,立即便是分兵而去。

你还别说,在这被雨水彻底浸透的草地上,辽东军的骑兵不得不要小心翼翼地挑选脚下的路途,毕竟若是不小心踩中了水泡,一个不小心之下就要被甩出去,那可真是要了命了。

因此,整个辽东军的骑兵都是如履薄冰,根本提不起速度来。

相反,手持长矛的魏军步卒,却是凭借着较轻的体重在草地上轻松穿梭,速度竟然不比骑兵慢上几分。

而失去了速度优势之后,骑兵对上步兵,尤其是在没有马镫,而对方又是以长矛和弓弩为主武器的情况下,骑兵还真不占什么优势。

尤其,魏军的士卒还都是训练有素。魏军士卒几乎是很自然地便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对战方式:长矛在前控制住骑兵的走向,弓弩在后,负责袭杀骑兵。

反观辽东军的骑兵,在面对这样的情况就着实有些不知所措了。

既无法排除杂念,一心袭扰魏军主力,又没法集中兵力对付魏军追击的步卒,只能是骑着战马在战场上四处游荡。

遇到了敌人就射击两箭,随即想方设法进行摆脱,若是摆脱不了,就成了俘虏。

显然,如此缺乏变通能力的骑兵,甚至几乎已经不能称得上是一支军队了。

因此,不一会儿的功夫,魏军的步卒便在与辽东军的骑兵对战中取得了绝对的主动权。

就连手底下最强的骑兵都已经沦落到如此境地,就更别说是本阵的步卒了。

分出一万大军的魏军很快完成调整,继续向着辽东军军阵压了过来。

就在魏军步卒与辽东骑兵玩着猫捉老鼠的游戏之时,两军主力也终于是碰撞到了一起。

同样没有任何悬念,辽东军几乎就如同豆腐渣一般,一触即碎。

哪怕是公孙渊带着自己的亲兵们左绌右支地驰援各处,却也根本挡不住溃败的苗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