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4章 大汉招贤魏吴惊

不管是出于对丞相威望的惧怕,又或是真的被丞相的说法给说服了,总而言之,众人算是对丞相的阶段性小节予以了充分的肯定。

而得到了这个肯定之后,丞相后面的事情就好布置了。

“察举制与招贤制,既是并行,又要实践出其优劣,本相以为,最好便是给他们各自相同发挥的空间。”丞相随即也是接着说道:“故此,这名额分配,暂且便以五五分之,留待一年之后,再依成绩而定名额之分配,如何?”

“不。”

不得不说,年轻力壮的马谡反应就是快,丞相的话刚落地呢,马谡便是抢先要进行拒绝。

只是,他才说出半个“不”字呢,一个阴霾般的眼神便是静静地看向了马谡。

不是丞相更是何人。

就这一眼,确实让马谡根本不敢再说什么,只能低着头,喃喃地嘀咕道:“招贤馆本就后发,若是名额再不济,怎能在一年胜过察举制度。”

马谡的嘀咕声虽小,但站在一旁的世家家主们却是听了个真切。

不由得,一众家主的脸上也是露出了一抹满意的微笑。

殊不知,这话本就是说给他们听的。

不管是益州的世家还是雍州的世家,在这个年代实际上都并不是什么绝顶的世家,因此其人才储备实际也就寥寥,否则也不会出现所谓“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的场景了。

只能说,在场的世家家主们有些太过高看了自己的家族,更有些小觑了天下的英雄。

当然,这也并不能全怪这些世家家主们。

实在是蓬勃发展的大汉,给了他们足够的底气小觑天下英雄。

只是,他们也不想想,大汉之所以取得如今的胜利,到底靠的是什么。

或许大汉的胜利也的确跟他们的支持有些关系,但却也只是有些关系而已。

更重要的,还是丞相的治理、将士的用命以及马谡偶尔的神来之笔。

不说其他,单单是与曹魏的颍川系相比,如今蜀汉的世家就根本不是对手。

而面向全国招生的招贤馆,若是一年都还不能超过这不算顶级世家的世家群,马谡干脆就拿块豆腐撞死算了。

之所以这么嘀咕着,马谡要的就是世家家主们放松警惕,从而同意丞相的名额划分。

当然,主位之上的丞相也是听到了马谡的嘀咕,当即也是配合着马谡演绎了起来。

“幼常一人嘀咕着,可是有不同的想法?”丞相随即冷声地问道。

“没,没有。”马谡也是赶紧答道:“下官是在说,丞相英明。”

闻言,丞相也是微微点头,随即目光也是看向了其余的世家家主们。

那意思再明显不过了:你看马谡都已经同意了,你们怎么说?

这还能怎么说,面对一个马谡,自己等人就险些招架不住,如今好不容易有丞相亲自压制住马谡,这要是再不同意,让马谡又掀起什么幺蛾子,那事情可真就大条了。

当即,在场的家主们也是纷纷交换过眼神,随即便是齐齐抱拳而道:“一切听凭丞相做主。”

“好。”丞相的脸上终于是露出了一抹笑容,道:“既如此,便定下了,官吏名额暂以五五分配,留待一年之后,再以人才多寡,得功多少进行再度分配。”

“是,丞相英明。”当即,包括马谡在内的一众人等也是纷纷抱拳领命道。

终于,在丞相的一锤定音之下,门阀世家与马谡、或者说朝廷终于达成了一致的意见,而这场由“招贤馆”引发的风波总算是在大汉境内告一段落。

不过,随着大汉打出“唯才是举”的名号建立“招贤馆”的消息蔓延至魏、吴两国,一股股风暴却是在两国之中悄然升起。

首先是曹魏方面。

虽说曹魏的政坛最终还是走向了九品中正制的深渊,但不可否认的是,曹老板的三次求贤令,也的确是让曹魏集团受益匪浅。

因此,作为曾经的“唯才是举”的受益方,曹叡几乎在第一时间就敏锐地感受到了来自大汉的威胁。

可以想象,随着消息的传开,势必会有许多在魏国郁郁不得志的寒门之士,以及那些野心勃勃的世家子弟,都会奔着长安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