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4章 大汉迁都惊魏吴

“贺喜陛下。”在场诸大臣也很快反应了过来。

“好好好!”主位之上,刘禅也是兴奋得连说了三个好字。

当即,丞相也是双手抱拳下拜道:“陛下,如此喜讯当于迁都之事,一并告知于先帝也。恭请陛下移驾太庙,以祭先祖。”

“恭请陛下移驾太庙,以祭先祖。”身后的一众大臣们也是纷纷拜道。

“准!”刘禅当即也是同意道。

旋即,宦者的一声高唱之下,刘禅也是领着众大臣离开彰德大殿,往那太庙而去。

......(此处省略四千字,不水了吧。)

一番感人肺腑的灵牌前的诉说之后,这场迁都的典礼,也算是画上了一个完美的句号。

至此,大汉的政治中心算是彻底地告别了益州、成都,并在关中扎下了根。

这对于大汉的意义,可以说是空前的,甚至比之明朝的迁都,意义还要更大。

不说其他,单单是消息的畅通、兵力调配的快速,长安就比成都要快出数倍不止。

无数的历史都证明过:益州作为一个后勤补给的基地,是很合适的,但作为一个政权的中心,却是有着十分的局限性。

走出益州,也就意味着大汉彻底地走出了封闭的生态。

相应的,大汉将面对的挑战也将会是空前的,甚至,从此大汉将遭到来自曹魏和孙吴的联手进攻。

但也只有走出了这一步,大汉才能摆脱蜀汉的名称,也才能真正地开启一统天下的大战。

当然,这一点,汉朝自己知道,东吴与曹魏自然再清楚无比。

只是,携大势而来的大汉,根本没有给两国任何阻止的机会。

而随着大汉的迁都完毕,不管是吴国还是魏国,都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了消息。

面对大汉的蒸蒸日上,吴国上下自然是愤懑已极。

虽然如今汉、魏两国,到底谁才是老大,一时间还真说不好,但毫无疑问,吴国已经成了垫底的老三。

这让吴国的一群鼠辈如何受得了?

当年,关将军只是就要拿下襄樊,就让他们跳脚不已,如今蜀汉已经成了横跨四州之地,几与曹魏分庭抗礼的存在,更是将都城都搬到了长安,眼看着就要继续东出函谷,一统天下,这着实是比杀了吴国上下还要难受。

可偏偏,此时的大汉早已经不是当年的大汉。

任凭东吴鼠辈们如何上蹿下跳地欲死欲活,都丝毫影响不到大汉的茁壮成长。

甚至,荆州的马谡还将吴国所属的桂阳郡作为了贺喜的礼物,东吴也依旧无能为力。

没办法,现在的大汉就是这么的强大。

当然,孙权到底也是经历过无数风雨的一位君王,又岂会轻易地服输。

在与以陆逊为首的吴郡世家商议之后,吴国也是很快做了两件事情。

其一,便是调整国策,将联刘抗曹,变成联曹抗刘。

其二,则是让刚刚抵达荆南的徐盛尽快地收复失地。

应该说,与曹魏的谈判还是很顺利的,顺利得孙权都有些不敢相信。

从东吴使臣抵达邺城,到拿着印盖着曹叡玺印的国书离开,总共也才不到七日的时间。

要知道,这签署的可是事关两国命运的国书啊!

七天的时间,哪怕现在有了马谡所发明的纸张,这时间也着实是有些快了。

这么说吧,直到马车驶出了邺城,吴国的使臣还是晕晕乎乎的。

之所以能这么快签署盟约,当然不是无缘无故的。

不过,这却也不是因为大汉逼迫太甚,魏国迫切地想要与东吴确定盟友关系的原因。

哪怕魏国上下的确是这样明里暗里地提示着东吴的使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