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2章 携手共入长安城

眼见着那奏章已经在皇帝刘禅和史官的手中倒了一圈,一旁的丞相和蒋琬这才反应了过来。

当即,丞相也是皱眉道:“陛下,左右之史,乃书人君言事,且记善恶,以为检戒,庶乎人主不为非法。观史尚且不可,况枉自令之作史,实为史家之不容也。”

“此非左右之私史也,乃我大汉还都之公史也。”刘禅却是一脸不管不顾的模样继续说道:“私史不可观,谁言公史不可正乎?”

(李二凤看的是《起居注》哈,也就是记录皇帝起居的私史,古言之左右史,皇帝一般不能看的是这个,而并不是说皇帝就不能看本朝的历史哈。很简单的道理,就比如皇帝要查账,翻看前几年发生过的大事,这算不算查看历史?)

“况,寡人所言,句句属实,更有百官作证,如何不能入史?”不待丞相反驳,刘禅却是看向了那史官,下令道:“刚刚相父与寡人之对答,亦要如实记史中。”

“是。”史官闻言也是立即领命道。

见史官乖乖答应,刘禅的嘴角也是不由得露出了一个狡黠的微笑。

随即也是看向了丞相,那明亮的眼神仿佛在说:相父啊相父,你可是中计了哦。

看着刘禅的模样,丞相也是立即反应了过来。

之所以陛下有刚刚查看史料的举动,就是为了引出自己“不可观史、不可作史”的话语。

这番言语之下,自己自当以身作则,也就更没法插手史官的记录了。

与此同时,自己刚刚与陛下的这番对答记录史中,更能让后世看到自己的正直,从而彻底地洗清自己僭越的可能。

只能说,这小家伙为了自己的身后名,也是煞费了苦心。

只是,如此一来,千百年后的读史之人,又会如何评价自己的陛下呢!

想及此处,丞相在感激的同时,又有些心疼眼前的刘禅。

终究,丞相还是决定收下刘禅的这份好意。

微微叹了口气,丞相也是将手中羽扇交给了身旁的蒋琬,随即便是双手给刘禅重新整理好衣襟冠帽。

“相,相父。”见状的刘禅忽然间有些怕怕了起来。

那躲闪的眼神,像极了做了坏事后被父母抓到的模样。

“要把腰杆挺直了。”一边给刘禅整理着衣襟,丞相一边也是嘱咐道:“万千的臣民都在看着你,大汉的皇帝。”

丞相的话语仿佛总有某种魔力,不知不觉间,刘禅便是将背脊挺得笔直。

“去吧。”将刘禅腰间的玉玦摆好,丞相接过了蒋琬递过来的羽扇,也是接着嘱咐道:“去告诉你的臣民们,告诉你的将士们,他们的大汉,回来了!”

“是,相父。”珠帘垂下,刘禅的眼中却是迸射出前所未有的光亮。

右手握住了丞相的手臂,刘禅随即也是与丞相一起登上了早已备好的巨型马车。

“陛下,丞相。”车辕之下,一袭银甲白袍的皓首老将正手持着缰绳,向刘禅和丞相致意道。

“四叔!”刘禅惊喜的声音随即传出。

是的,那为刘禅牵马之人,正是硕果仅存的“五虎上将”——赵云赵子龙。

只是,听着刘禅的惊喜的喊声,一旁的丞相也是无奈地摇了摇头:就知道不能让子龙前来。

不过,这牵马的位置还真不是丞相能说了算的。

要知道,能站在这里,子龙将军可是凭借着古稀之年,连跑了百里之路,并以一身武力力压一众的诸如魏延、吴懿等蜀汉大将才得到的。

听着刘禅的声音,子龙的心中也是暖暖的——这架没白打!

好在,子龙显然要比刘禅“懂事”得多,在一阵欣喜过后,子龙便是抱拳而道:“末将赵云,愿为陛下、丞相执鞭开路。是否起行,请陛下示下。”

闻言,刘禅自然也是秒懂,当即也是恢复了略带严肃的面容,左手一挥,便是道:“出发。”

“起驾!”身旁的宦者随即也是传令道。

当即,呜咽的号角声也是冉冉升起。

“阿斗,站稳了。”默默在心中呼唤着,子龙将军也是微微扬起了手中的长鞭,轻轻地抽打在了战马的臀部。

“唏律律”的嘶鸣声中,战马也是缓缓地抬起了马蹄。

“哒哒”的马蹄声很快在号角声中响起,又为这复都的大典赋上了一层铿锵的节奏。

“大汉万年!”

随着马车缓缓驶动,早已等候在道边的汉军将士们,随即将大汉之声冲上云霄。

“砰......砰......砰......”早已备好的爆竹随即响彻在城墙之上。

近了,更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