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1章 旧都长安城门前

长安,那是一座无数人魂牵梦萦的城市。

粗犷的青石堆砌而成的城墙,蜿蜒起伏,仿佛一条巨龙贯穿着古今,威武而雄壮,古朴而静谧。

城垛之上,深绿青苔在血水的滋养下越发地幽绿,偶尔有几只小鸟穿梭其间,叽叽喳喳地为这片古老之地增添了一抹生机。

即便是如刀的岁月,却也只能在其上稍稍留下些斑驳的痕迹。

它就那么静静地耸立在天地之间,仿佛一切都与它无关,仿佛一切都又都是刀刻斧凿般的相关。终究,他只是时间与历史的见证者,却又是古城之中十万百姓的守护者。

城墙下,城门洞开,两旁的石狮依旧如百年前一般的威武庄严,默默地镇守着这座古老的城池。

城内,百姓来来往往,人头攒动之间,却是脸上洋溢着新生的喜悦与希望。而他们所瞭望的方向,无一不是那已经聚集着整个蜀汉高层的城外。

是的,今日便是大汉的迁都大典。

整个长安城,早已是万人空巷,所有人都已经挤上了街头,见证着历史的到来,欢庆着大汉的归来。

自然,在那城楼之下,也是有着一排排身着精铠的汉军将士们也是手持戈矛巡逻着四方。

虽然他们的铠甲并没有百年前那么的耀眼夺目,但那不经意间露出的暗红,却是无声地宣示着他们主人的不凡。

是的,他们不是用来充典门面的“大汉将军”,而是刚刚从血与火中拼杀归来的英雄。

没有谁比他们更适合来保卫长安,也没有谁比他们能有能力保卫长安。

长安,大汉的长安!

虽然还没有经历过盛唐的璀璨,但长安早已经是无数汉人心中的圣地。

四百年惶惶炎汉,早已经将长安的身影镌刻进每一个汉人的心底。

尤其对于丞相和一众将复兴炎汉作为此生使命的汉臣而言,长安,更是每次午夜梦回都心驰向往的存在。

而真当众人以胜利者的姿态,站到了这古朴而雄伟的城墙之前,一抹复杂的情绪也是缓缓涌上了心头。

曾经的一幕幕不住地涌上了心头。

那是跨越华夏的颠沛流离,那是决战赤壁的羽扇纶巾;

那是进取西川的意气风发,那是拿下汉中的雄赳气昂;

那是丧师荆州的怒不可遏,那是兵败夷陵的人心仓皇;

那是再访东吴的卑躬屈膝,那是深入南疆的毅然决然;

那是矢志北伐的出师一表,那是跨越祁山的兵行险着;

那是三郡归附的欣喜若狂,那是决战街亭的向死而生;

那是陇右五郡的苦心孤诣,那是被迫北伐的无可奈何;

那是兵进凉州的所向披靡,那是死守永安的英雄之血;

那是千里驰援的不负所望,那是扩地千里的否极泰来;

那是三千骑兵的铮铮蹄声,那是十万汉军的赳赳呼喝。

从草庐到长安,从新野到蜀汉,丞相已经走过了整整二十四个春秋。(隆中对的时间算在公元208年哈)

二十四的春秋,丞相从青丝走到了白首。

这一路,刀光剑影里,略去了多少英雄;尔虞我诈间,又埋葬了多少故事。

先帝、云长、翼德......

一个个熟悉的面孔一一浮现在丞相的眼前。

“我做到了!”轻轻摇动着羽扇,看着眼前的长安,丞相默默地告慰着在天的英灵们。

“相父,寡人的相父呢!”

也在此时,一阵喧闹却是从后方传来。

听那声音,不是当今大汉的皇帝刘禅更是何人!

远远听到刘禅的声音,丞相也是三步并作了两步,赶紧来到刘禅的面前,微微躬身道:“陛下,老臣在!”

还没等丞相拜下,两只白白胖胖的小手便是紧紧地抓住了丞相的臂膀,根本不让丞相拜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