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较于赵云将军所部在函谷关的游刃有余,襄阳城内的马谡所部无疑要艰难许多。
没办法,尽管襄阳城内,马谡的手下也有足足三万大军,甚至单从兵马的数量而言,马谡还要多出几千。
只是,战事从来不是简单的数人头。
光是赵云和他麾下的三千骑兵便足以抵数万大军,更别说,在函谷关面前,襄阳城根本不值一提。
虽然襄阳也算是一座坚城,但它再坚固,也首先是座城。
而函谷关,首先却是座关,是专为军事而生的关隘。
仅仅就这一点点的不同,便已经决定了两处的攻防战的情况必然是天差地别。
好在,不管是赵云还是马谡都做到了因地制宜,并没有教条地进行防御。
赵云那边自不必多说,三千骑兵的轮番出击,着实是令曹真苦不堪言;而马谡这边,以彼之道还施彼身地将城门堵塞,也着实是让司马懿无能狂怒。
无疑,两处的防御部队都将自己的长处发挥到了极致,也成功地给丞相江陵城的战斗争取到了时间。
而丞相麾下的大军,也没有辜负赵云和马谡的信任。
不仅在极短的时间内,便是跨越了几乎整个蜀汉疆域来到荆州,魏延和王平所部更是超常发挥,直接以一万大军击溃了吴军近十万大军。
一万败十万,虽然没有张辽八百破十万那般的夸张,也着实是一个奇迹般的胜利了。
当然这其中,最主要的因素还是孙权自己太不当人了:根本没有将魏延和王平的一万大军看在眼里,尽管已经知道了汉军背袭而来,却还是将绝大部分的主力投入在攻城之上。
你不输,谁输?
不过,这进展太快,却也不全是好事。
尽管丞相立即调整了行军方阵,以吴懿所部前往截击吴军,而吴懿也是紧赶慢赶,却还是慢了一步。
虽然也在逃窜的吴军身上狠狠地咬下了一块肉,却还是往孙权带着主力逃走了。
当然,这并不能怪吴懿,也更不能怪魏延和王平。
毕竟,即便是汉军集结完毕后再行进攻,也未必能将吴军全部留下,甚至,在对战的过程中,汉军还要付出巨大的代价。
如今,仅仅是以一两千人的代价,便是直接将吴军十万大军击溃,并令其损失惨重。
甚至,就连吴军之中为数不多还算能打的双朱(朱桓、朱然)将军,也陨落在了江陵战场。
再加上一比二十乃至于三十的战损比,这份战果,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的战役中,都算得上是一场巨大的胜利。
而且,因为丞相的主力大军实际并没有怎么投入战斗的缘故,将士们依旧保持着相对充沛的精神与体力。
因此,仅仅是在江陵城内休整了一日两夜之后,大军便是即行北上,向着襄阳挺进。
而随着吴军的狼狈逃离,其兵败江陵的消息,也是很快传到了襄阳的魏军耳中。
得到这个消息的司马懿瞬间只觉得天旋地转,整个人都变得萎靡了起来。
也就是司马懿了,若是换了其他的魏将,非得破口大骂开来。
那可是整整十万大军啊,汉军的兵力满打满算也不过六七万人而已,即便说汉军的战力更强,怎么也不能被汉军一战而扫。
十万大军在七万大军面前,没能坚持过一日的时间。
这话说出去谁信啊!就算是七万头猪,汉军抓十天也抓不完吧!
事实上,司马懿虽然没有明着骂出来,但在心里,司马懿早已经把孙家八辈祖宗给骂了个遍。
是造了怎样的孽,一世英名的孙坚才会生出这样的儿子来啊!
司马懿是真的不懂,不过想想曾经的逍遥津,吴军的失败,似乎也不是完全不能理解的事情。
毕竟十万对八百都能输,十万对七万输掉,也是再正常不过了。
可是,你输也就算了,好歹多坚持点时间啊!
你这边一败,汉军必然北上襄阳,一旦其与襄阳守军会合,自己这十一万多人马,还怎么打?自己还怎么给儿子报仇?
也正是因为知道自己已经没法打了,司马懿的脸色才会变得如此难看。
可是,想要为司马师报仇的念头早已经在司马懿的脑海中生根发芽,否则,一贯执行低调策略的他,也不会与曹真发生如此大的分歧,甚至需要曹叡进行评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