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来想去,陆逊的心中终于是有了答案:此战,吴军凶多吉少。
抬头看看众人,却不知从何时开始,现场的气氛已经变得如此的融洽,甚至众将都已经开始商量着在闪击江陵之后,是该继续向夷道进发,还是北上与襄阳的魏军汇合。
很显然,众将已经被拿下江陵,恢复故土的希望所裹挟,再无法做出正确的判断。
这样的情况下,陆逊再据理力争,也只会以失败告终,甚至“众叛亲离”也不是不可能。
当即,陆逊也是选择了明哲保身,在一旁眼观鼻、鼻观心=陷入的了起来。
许久之后,陆逊才被一声“大都督”唤醒了过来。
回过神,向吴王的方向看去,果然,吴王正一脸殷切地望向自己,陆逊当即也是装作受宠若惊的模样抱拳而道:“末将在。”
“不知大都督以为寡人之决议如何啊?”吴王孙权也是一脸笑意地看着陆逊问道,就仿佛根本不知道陆逊是反对出战的那一派。
孙权都已经用了“决议”二字了,哪里还是征求自己的意见。
当即,陆逊也是微微躬身道:“王上既已决断,末将并无异议。”
行嘛,你用身份来压我,我的确毫无办法,但惹不起,我可以躲得起。
还不待孙权想要让陆逊领兵的话语说出口,陆逊便是先发制人,道:“不过,可惜,末将于归程途中偶感风寒,此刻却是浑身乏力,还请王上允臣暂时告退,以调养身体。”
一句话,瞬间让本是一片祥和的议事厅变得乌云密布了起来。
这前两日还在与吴郡世家们争权夺利呢,这会儿就浑身乏力了?
这借口着实是不太怎样。
所有人也都清楚,这就是陆逊的托辞,不愿带兵前去的托辞。
原本还一脸和煦模样的孙权顿时也是阴沉下了脸庞,问道:“大都督真是因为感染风寒才要退席的吗?”
没办法,如今吴军之中,能够挑起这副重担的,还真就没有几人。
而陆逊无疑是其中最合适的人选,尤其是在江夏一战之后,孙权对于陆逊的能力也是更加地欣赏了起来。
孙权也知道,想要赢下此战,陆逊依旧是最佳的人选。
只可惜,此时的孙权已经被利益给冲昏了头脑,虽然欣赏陆逊的军事才能,可嘴上说出的话,却依旧冰冷无比,甚至是有些咄咄逼人。
对此,陆逊也是按捺住心中的不爽,当即答道:“确为风寒所侵。”
一边说着,陆逊还假模假样地咳嗽了两声,这才接着说道:“还请王上原宥。”
说罢,陆逊又是对着孙权一揖到底。
可以说,为了躲避掉这次的无妄之灾,陆逊已经将自己的姿态放到了最低。
见状,孙权还真的就没法再多说什么,当即也是摆摆手,有些不耐烦道:“如此,大都督便且先行休息去吧。”
“遵命,多谢我王。”虽然孙权足够的无礼,但陆逊却是依旧保持着该有的风度。
如此一来,即便众人都知道陆逊是因为反对王上的决议而选择离开,却也不能再说陆逊什么了。
而在答谢完了孙权的放手之后,陆逊也是立即转身,快步便向着殿外离去,就仿佛再晚走一步,就会被什么吞噬一般。
也正是因为陆逊着如临大敌一般的逃离,倒是让少数的吴军将领们略略清醒了过来。
攻打江陵城的政治和军事上的难度,也重新被不少吴军将领们重新提及,毕竟这次,他们可没有糜芳这样的内应在。
只可惜,双拳难敌四手,更别说在场的诸多将领、家主,甚至是裁判孙权,都已经冲昏了头脑,再多的言语与提醒也根本无用。
于是,仅有的几个还算头脑清楚的将领,也是选择闭嘴而明哲保身了起来。
随着反对声的消失,在陆逊离开不到一刻钟的时间里,孙权或者说吴国朝堂,便是终于集体通过了以双朱(朱然、朱桓)为首的两路大军,准备向荆南进军的决议。
至此,整个三国战场形势,也随着吴军的再度加入变得更加的扑朔迷离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