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7章 为保大局而北上

“北上!”马谡心头一阵狂热间也是做出了决断。

丞相这一战太重要了,马谡决心要不惜一切代价地协助丞相拿下函谷关。

而最有效的办法,便是马谡率军北上,进攻襄樊,进而威胁曹魏的中原腹地。

如此一来,曹魏就不得不将兵力集中在中原对付自己,从而无力支援和反攻关中。

当然,让曹魏将注意力集中到自己的身上,这着实是一件既困难又危险的事情。

困难的是,只有自己将魏军打疼了,甚至是要打出当年关将军水淹七军的效果,才能将曹魏的目光吸引过来。

危险的是,一旦曹魏的目光真的吸引了过来,仅仅凭着自己手里的三万多大军,恐怕是真的有些捉襟见肘了。

好在,对于强者而言,困难和危险从来不是借口。

几乎是转眼之间,马谡就已经想到了一个近乎完美的解决办法。

那便是,打下襄阳。

只要襄阳城破,不仅可以切断围困吴军的大批魏军的归路,更是能直接威胁颍川之地。

不管是出于保卫颍川故土的想法,还是为了保证自己后方粮道的原因,魏军势必要调转过枪口来反攻襄阳。

如此一来,吸引魏军的目标也就实现了。

与此同时,东吴的兵力也被解救开来,若是吴军能够乘船西进,占据樊城,那么自家的危险也将被大大降低。

当然,东吴不可信。

不过,即便如此也不要紧,只要能吸引过来魏军,这第一步就算完成。

实在不行,再撤回江陵城,甚至是夷道城,也就是了。

是的,为了能配合丞相完成对关中的战略构想,马谡甚至不惜放弃好不容易得到的江陵城。

那么问题来了,怎么攻下这重兵把守的襄阳城呢?

魏军也不是傻子,自己的粮道怎么可能不设防呢!

而且襄阳城也曾是荆州的州治所在,虽然近些年因为频繁的战事,城池有所破损,不复当年荣光,但到底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更别说,根据情报,此时的襄阳城内可是驻扎着足足近两万大军。

更要命的是,在襄阳城中领兵的还是司马师。能在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司马师怎可能是泛泛之辈。

而马谡的手中的兵力,满打满算只有四万人马,再减去夷道城和这江陵城驻守的兵马,能跟随马谡北上的兵马,至多不过三万而已。

用三万大军攻两万魏军精锐驻守的雄城,其中难度可想而知。

当然了,马谡之所以敢于做出这样的决断,自是有所倚仗。

倒不是黑火药,那玩意全都被丞相拉到关中去了,即便没拉走,从成都调来也根本来不及。

马谡的底牌不是其他,正是在屡次防御战中建立下不小功勋的配重投石车。

是的,这东西造出来,本就不是用来防守的,而是用来进攻的。毕竟,打移动靶和打固定靶,那怎么可能会是一回事儿。

而这配重型投石车在进攻战,尤其是在攻城战中的妙用,那可是经过西域数十国的验证的。

也是凭着这配重型投石车,哦,人们也叫他“回回炮”,就是凭着这回回炮,蒙古大军的铁蹄也是轻易踏遍了亚欧大陆。

怎么说呢?

反正用过的都说好。

当然了,这配重型投石车也不是万能的,就比如面对钓鱼城那样的石头坚城,投石车就显然有些有心无力了。

或者,函谷关这样的地势险要、依山体而建的雄关,也是没法建功的。

但好在,襄阳城显然并不是以上的任何一种。

而在经年的作战中,夯土制成的城墙早已不复当年的坚固,尤其是在建安二十四年的那场“水淹七军”之后,实际上襄阳城的地基也早已受损。

虽然还没有经过现场的查验,但根据这江陵北城(老城区)的城墙情况推算,马谡至少有七成的把握能够用投石车给他轰出一个洞来。

什么,短时间内哪里来的投石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