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曹魏的大军开始行动,尽管蜀汉并不想卷入这场战争,但却也不能不有所动作。
应该说,曹魏主动进攻关中,虽在意料之外,却在情理之中。
说在意料之外,丞相也没想到才过了不到两年时间,曹魏就已经忘记被自己给狠揍的感觉了,居然敢主动挑衅自己;
说是情理之中,魏军在关中的战术位置也的确亟待改善,进攻郿县和雍城,也是关中魏军试图突围的必由之路。
既然曹魏已经行动,丞相自然也是见招拆招。
当然,从丞相内心还是将蜀汉的重心放在了发展上,并不会因为曹魏的主动挑衅就将重心全都移到军事战争上来。因此,面对曹魏的挑衅,丞相选择了保守的守势。
不过,还有一个问题是丞相不得不考虑的。
那就是夷道方向,更确切地说,应该是东吴方面会不会有所动作。
虽然如今的荆州南郡还掌握在魏国的手中,但曹魏敢于对自己发动进攻,难说不会又跟东吴达成了某种协定也说不定。
而且以东吴的习性而言,在被自己拒绝了合作之后,转而将矛头对准自己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
若是曹魏能够许诺些好处,东吴的反复甚至是可以预见的了。
当然,这次,丞相还真就把咱们的大魏吴王给误会了。这次吴王虽然也要背刺,背刺的却是大魏。
只是,对于丞相而言,这并不重要。
或者说,丞相早已经将东吴能干的事情给算尽了。
最好的情况,东吴还算有点脑子,趁着魏军进攻的机会,反攻魏军,不管是北上攻合肥还是西进攻荆州,都将大大地缓解蜀汉的压力。
稍差一些的情况,便是东吴继续保持坐山观虎斗的优良传统,暂时不介入战斗。这样一来,丞相依旧有把握在不影响大汉发展的情况下,顶住来犯的曹魏大军。
最差的结果,便是东吴与曹魏已经达成了某种默契,甚至是协议。只等关中打响,荆州方面,以东吴为首的联军就将出现在荆州南郡,寇关夷道。
而一生唯稳的丞相要做出安排,当然也要围绕这最差的情况进行排兵布阵了。
因此,即便如今的荆州还很安静,但在丞相的心中,荆州方向甚至比关中方向更加重要。
于是,丞相决定先行向荆州方向,也就是已经在蜀汉控制中的夷道城进行增兵。
而为了避免增兵对大汉的经济发展产生影响,尚未完成秋收的蜀中是没法出兵了,就算是出,也没法大规模地出兵;作为关中后盾的陇右,要出兵也只能是支援陇右方向。
算来算去,最好的兵源,却是远在千里之外的凉州军。
虽然凉州军距离较远,但好在曹魏开往关中的军队都还没有抵达,荆州即便要生事端,也不会那么快。
调凉州军入夷道,这对日益膨胀的凉州军来说,也是件好事情。
是的,经过远征的凉州军团兵力不仅没有减少,反而是已经膨胀到了三万八千多人,其中还有足足三千五百多骑兵。
这对于总兵力不过十万的大汉而言,已经是一个极其危险的数字了,而且随着凉州的不断大战,这个数字还有继续上升的可能。
恐怕要不了一年,一个凉州恐怕就能成为一州抵一国的存在了。
虽然朝堂大多数的朝臣对于赵云和马谡都是极其放心的,但为了减少诟病,待凉州局势稳定之后,将两人轮换,并拆分凉州军也是自然之事。
如今魏军压境,也算是给了丞相拆分凉州军的最好理由。也算是解了朝堂之上某些人心中的担忧了。
更妙的是,曹魏和东吴其目光一直都放在成都和陇右、汉中之地,对凉州军几乎没有任何的了解,甚至连凉州到底有多少兵马也都不知道。
如此一来,调凉州军还能尽可能地隐蔽己方的意图,甚至能给夷道的敌人一个惊喜也说不定。
更别说,此时的凉州军才经历过一场胜利,士气正高,拉到战场上,战力也能再高出几分。
不管从任何一个角度来看,调凉州军前往夷道都是一件百利而无一害的事情。
而既然要调凉州军,赵云和马谡势必要有一人前往坐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