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7章 三方角力魏出招

在朱桓的眼中,那支战力强悍的蜀国援军,也丝毫没有长途跋涉而来的疲惫之感。

因此,休整半日倒也算不得什么失误,朱桓的这个决策倒也算是无可厚非。

但不管怎么说,这半日的时间,却是大大地有利于汉军。

这或许也是冥冥之中的天意吧!

不过,这个战场却不仅仅是汉吴两家的。

也就在汉吴两军各自舔舐着伤口准备来日的血战之时,在他们北面的魏军也已经开启了他们的行动。

而魏军这一动,也堪称大规模,对战场的影响更是不可估量。

首先是张郃所部,在被郭淮狠狠敲打了一次,损失了足足近两万兵力之后,便彻底地龟缩了起来。大军一日的进程不过十余里,而在接到了曹真撤退的命令后,也是缓缓退出了关陇道,只留下了不足万人卡住要点,以迷惑汉军。

其次则是陈仓前线,司马懿也是将部队交托给了曹真,随即司马懿也是首次在这片时空中展现出他快人一步的行军速度。

短短几日的时间里,司马懿已经带着寥寥几名亲兵从陈仓前线跨越长安,来到了荆襄前线。

随着司马懿的离开,陈仓战场上虽然依旧喊杀声不断,但明显战斗已经没有了往日的激烈了。

这一切也很快通过水军传递到了魏延的耳中,再结合关陇道上的魏军退却的行为,让魏延不得不有所猜想:魏军是不是要就此放弃了?

算算时间,倒也真有可能,丞相应该也差不多要拿下凉州了。

可是,即便是凉州已失,魏军也不该撤军才对,毕竟魏、吴联手,怎会如此虎头蛇尾。

当然,虽然魏延对魏军的行动有所疑惑,但以魏延现有的兵力,能守住陇右、陈仓之地已是侥幸,对于魏军的行踪,却是无可奈何。

但这并不妨碍魏延将此情况通报给凉州的丞相。

只是,丞相这里同样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虽然姑臧已破,但丞相手里的兵马就那么多,当务之急仍是巴东的战事。

因此,即便丞相也对魏军的行踪有所猜测,还是只能回复魏延严守陇右不得轻出,至于丞相自己,依旧是带领着大军,直扑巴东。

事实还真就如魏延猜测的那般,司马懿走后不久,陈仓前线的部分兵力,便随着其子司马师回返长安,随即又转而向东回返荆州。

是的,司马懿轻装简行,却是将统帅大军的机会留给了自己的儿子,也算是假公济私地锻炼自己的儿子了。

既保证了自己能快速出现在荆州前线从容布局,又给自己的儿子积攒了威望和能力,真可谓是一举两得。

而司马氏的威望,也在这不经意的举措间,在曹真的眼皮子底下,慢慢建立了起来。

至于来到荆襄前线的司马懿,当然没有闲着,老奸巨猾的司马懿一边接着调集军械以助吴军之名,暗暗将荆州方向的部队集中到了襄阳;一边向南面吴国境内派出了大量的斥候。

而这些斥候的侦查方向却又有两个:

其中一个自不必说,是永安城方向,司马懿迫切地需要知道吴蜀两军的战况。

若是蜀军占了上风,司马懿就要想方设法给吴军送补给、送军械,甚至送些兵马也要的;

若是吴军占了上风,司马懿就要让荆州境内的山匪出下面,卡一卡吴军的进程。

此时的司马懿就像是一个端水大师,绝不能天平的任何一端翘起过高,突出的就是一个字:稳!

司马懿的目标很明确,就是要将吴蜀之间的战事拖延到诸葛孔明班师回来。

当然,这也不是司马懿的最终目标。

另一个方向上的斥候,才是司马懿的最终计划:是的,大量的斥候被司马懿派往了江陵城。

应该说,司马懿的眼光还是那样的老辣!

江陵城,建安二十四年的转折点,关将军已经用他的性命证明了此城的重要性。

只要能拿下江陵城,不仅能牵制住东吴扬州方面的军力(甚至让吴军荆州军团不战自溃也有可能),更能一举切断永安前线的吴军与扬州方向的联系。

从而将吴军最强的两只拳头死死地锁在荆州,给扬州方向的突袭赢得宝贵的时机。

当然,江陵城可不是那么好拿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