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0章 为伐吴而荐三人

“东线有叔父坐镇,孤自是放心的。”曹叡随即缓缓开口道:“只是,这中路荆州一线,该由谁领兵呢?”

闻言,曹休一时间还真被问到了。

原因很简单,虽说此战伐吴依旧是以东线扬州战场为主,但与前次的石亭之战不同,此战在蜀吴交战之后,荆州军团的动作是很微妙的。

既不能立即出动,否则就会打草惊蛇,让吴蜀看出端倪;也不能出动太晚,否则就无法策应东线的作战。

荆州军团必须在最佳的时间出现在最佳的位置,最好能名为支援吴军,实际却是切断吴军回援的路途。

而想要达到这样的效果,不用想,其指挥官不仅需要有着足够的大局观,能够深刻明白朝堂的意图,更需要敏锐的战场洞察力与战术执行能力,才能带领荆州军团适时地出现在该出现的位置上。

能有这样的威望、能力之人,即便是在兵多将广的曹魏朝堂,那也是寥寥无几。

至少,曹休所能想到的,便是只有如今正在西线战场打得如火如荼的两人而已。

“子丹本该是最佳的人选。”略略思索了一番之后,曹休终于开口道:“不论能力还是威望,子丹都足以担当此任。只是,关中之要,子丹暂时不宜离开。”

说此话,曹休倒不是担心在蜀吴交战之后,关中的战事问题。

只是,即便战事停歇,关中依旧要聚集十数万大军,还都是魏国的精锐之属。若是将曹真调离,势必就要让其他人补上。

问题在于,宗室之中,也没有其他的人能够递补上这个空缺。

换言之,一旦曹真离开了关中,这关中的十余万精锐就将被迫交托在外姓的手中,这显然是曹真和曹休都不想看到的,也是与发起伐吴之战的目的相背道而驰的。

曹叡自然也明白这个道理,随即点点头,道:“除了子丹叔父之外,可还有人担当此任?”

虽然曹叡说出的是疑问句,但曹休心中也很清楚,此人是谁两人早已是心照不宣,而陛下不过是想通过自己,将此人名姓说出来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