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叔父细言之。”曹叡似乎已经抓住了什么,却还是不甚明了,当即也是再度发问道。
“是。”曹休也是立即答应道:“义者,自不必多言,东吴背盟而袭荆州,更杀戮关将军,蜀汉之人莫不恨之,故伐吴之义成也;
利者,我大魏先后败于汉中、襄樊,正是羸弱而无力南下之时,伐吴而控荆襄、屯江东,以成南北对峙之局,正合蜀汉其利也。如此,义与利合,方有刘备倾力伐吴之举也。”
“叔父之意是?”曹叡有些惊喜又有些紧张地问道。
“然也,今日之事便如昨日之时。”曹休点点头道:“先说其义,东吴孙权者,欲自立其国而登基称帝,蜀汉既称正朔,势必不能容之。东吴此举无异于自绝于大义也。故此,如今吾等所要做的,便是成蜀汉之利也。”
“可这利在何处?”曹叡再度问道:“蜀军既得陇右、凉州,若是再放其利,恐怕尾大不掉啊!若是真令其一同江东,恐怕吾等亦是得不偿失。”
“然也。”曹休随即笑道:“不过,两利之中取其重者则为利,而两害之中取其轻者,亦是利也。”
“何解哉?”曹叡继续问道。
“简言之,若是我军之威胁要远小于吴军,以孔明之能,自是知道该如何取舍。”曹休的目光随即再度投向了舆图之上。
“想要蜀军调转方向,其实很简单,我军只需做三件事情就足够了。”曹休一边说着,一边开始在舆图上比划了起来:“其一,抽调西线兵力,减弱西线战场之攻击力度;
其二,令荆州前线给吴军送上军械,促使吴军继续进攻永安!即便不能破之,也要让永安城成为一座鬼城!
其三,等吴、蜀两国主力打得如火如荼之时,东线、中线全线出击,伐吴!”
话音落,曹叡瞬间便明白了过来。
“叔父之意是。”曹叡有些惊喜地也看向了舆图。
“对,最后一条自不必多说,前两件事,就是要让吴军跟蜀军拼出真火来。”曹休点点头,稍作分析道:“等蜀军从凉州回返,一边是已经被遏制住的陇右战线,一边是已经岌岌可危的巴东战线,我想,孔明一定会做出驰援永安的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