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及此处,曹叡的心情也是越发激动了起来。
当然,在激动之余,曹叡也是还是保持了君王该有的冷静,并没有就此下达指令。
倒不是曹叡有什么精神洁癖,或是对于背盟之事有什么心理抵触,更多的,曹叡还是要考量出兵伐吴的后果。
可以说,这事儿办起来不难,但后果却不容小觑。
最明显的,就是吴魏之间,再不可能有如今这般的默契与信任。
当然,国与国之间,利益从来都是第一位的,本来也就没有什么信任可言。
魏国本来也是一直顶着吴、蜀两国,倒也不怕跟吴国撕破了脸。这次撕破了,下次再圆回来便是。
别忘了,在联合伐蜀之前,魏国才在吴国的手上吃了一次闷亏。
这不见到利益之后,吴魏还是合流到了一起。
国与国之间,无所谓忠诚与背叛,不过是价码的问题而已。
只是,邦交之事可以暂时放在一边,但军事的问题却是曹叡不得不慎重考虑的。
一旦开战,最坏的结果,吴蜀极有可能再度媾和,那样一来,魏国就不得不再度面对吴蜀的联军。
仅仅是蜀国大军,就已经让曹叡头疼不已了,若是再加上吴国在荆州和扬州方向上点燃战火,魏国势必陷入多线作战的泥沼之中。
若是东线出击战中能攻取下东吴的战略要点,那还好,若只是拿下几个不甚重要的城镇,为了这一点一时之利,而将魏国放到危险的境地中,值得吗?
曹叡一时间有些拿不准主意。
呆立在偌大的舆图之前许久,曹叡是真的有些后悔将曹真和司马懿双双放到了西线战场上,致使自己在这关键时候,却是无人可以商量。
恍惚间,曹叡突然想起,自己似乎把一个人给忘记了——大司马,曹休。
自打曹休在石亭输给了吴军,又被自己不喜的贾逵所救后,便郁郁不得志,竟至于一病不起,如今却正是在邺城府中修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