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对东线战场,丞相自然也是多了一个心眼,安排了自己的斥候,前往东线战场打探战场的情况。
斥候的消息虽然比魏军这第一当事人要晚上一些,但汉军斥候却是直接向丞相汇报,而曹真这里却还需要通过朝廷的转述。
这一来二去之间,实际上丞相得到消息的时间,并没有比曹真晚上多久。
因此,也就在曹真谋算着要带着司马懿支援过来的队伍重创汉军之时,丞相那边实际已经得到了魏吴大战结束的消息。
可以说,曹真的算谋还没开始呢,便已经失败了。
只是,看着手中的密报,丞相的心情也真的是五味杂陈。
丞相不是没想过东吴会如马谡所言那般毫无信义,可随着魏军一步步进入吴军的陷阱,丞相也是渐渐打消掉了这份顾虑。
毕竟,从丞相的角度来看,若是失败,或是相持,吴军都有撤军的可能,也无可厚非。
可这大败魏军之后,放着已成溃军的魏军不管,放着已经门户大开的合肥不要,而是鸣金收兵,撤回本土,这是丞相所无论如何想不通的。
吴军这一撤,汉军的位置就显得很尴尬了。
进,有雍城所阻,短时间内很难攻破,随着吴军退去,魏军势必西援,一旦魏军援军到来,汉军未必能坚持得住,毕竟这次进攻丞相只带了几万人马而已;
可退呢?
从陇山道到雍城这百里之境,全都无险可守,势必要交还给魏国。
数万大军征伐,数十万民夫运输,耗费粮草无数,只拿下了一个小小的陈仓,着实有些“劳民伤财”了。甚至,这已经不能算作是胜利了。
略略思索过后,一生唯谨的丞相还是得出了最后的结论——必须要撤了。
尽管他也不甘心,但若是不撤,对于大汉的损失,只会更大。
当即,打定了主意的丞相也是连夜唤来了众将。
一番吴军大败曹军之后,撤回到原地的诉说之后,也是直接将所有汉军的将领们听愣在了原地。
“丞相,您是说,吴军大破了魏军,俘斩上万,然后。”站在丞相身边的魏延艰难地咽了口口水,颇为不可思议地问道:“然后,吴军就撤退了?没有继续进攻合肥?也没有兵犯扬州?”
丞相当然明白魏延的不可思议,他听到此事之时,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只是,事实就摆在眼前,丞相也是当即拿出了几张帛书,上面有着来自数名斥候打探来的战况消息。随即也不多言,只是将帛书递给了魏延。
魏延双手接过了帛书,众将也随即围拢了过来,一番查看之后,众将也都是张大了嘴巴,想说什么却又根本说不出来。
怎么说呢?
此时的众汉将的心情只能用三个词来形容:如鲠在喉、如芒在背、如坐针毡......
不是,你是战胜者啊,而且几乎是完胜的那方,怎么对失败方没有任何的人口、地盘的要求啊?
要不是有着“俘斩上万”等字眼,众将都要以为失败的是吴军,而不是魏军了。
不过,想想当年的“偷袭三郡”、“白衣渡江”、还是在麦城直接将关羽将军斩杀等等作为,似乎如今的胜尤不胜,也不是完全不能理解的了。
只是,吴军这一撤,我军要何去何从呢?
很快,汉军的将领们便已经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丞相,不知关中可有异动?”魏延显然马上就抓住了问题的重点,当即便问道。
话音落下,众将领们也是纷纷恍然大悟,与其关心东吴的“胜而不胜”,倒不如关心关心自己的处境。
若是没有意外,恐怕曹军的援军已经朝着关中而来了吧!毕竟从东线收兵到消息传到此处,时间恐怕已经过去了数日了。
丞相自然是明白魏延和一众的将领们在担心什么,当即摇了摇头,道:“诸将放心,此消息并非东吴通报于我军,而是吾所派出斥候回令而已。”
“斥候?”
闻言的众将顿时一阵的欣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