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心或许总是这样,没有止境。
在饥寒交迫里,会贪恋一粥一饭的温暖,在饱饭之中,又会想要色香味的诱惑。
这或许也是社会得以进步的原因吧。
同样的,得知大批援军即将抵达的曹真,终于爆发出源自内心深处关于进攻作战的记忆。要知道,曹真可是曾经的虎豹骑的统领,进攻才是曹真最擅长的战法。
只可惜,对上了丞相,却是硬生生地让曹真这样一个擅长进攻的将军,变成了以防守见长。
同样有着这样境遇的,还有曹家的另一名统帅——曹仁。明明是猛将一员,破袁术、攻陶谦、擒吕布,哪一次不是冲锋在前,可到了后世,人们似乎只记得他孤守江陵,顶住了威震华夏的关羽。
这或许就是三国的魅力吧,你方唱罢我登场,浩瀚的夜空,总是那样的将星璀璨。
一边盘算着手里头的筹码,曹真一边在脑海中迅速地重新制定起了对汉军的作战计划。
守住雍城,已经不是曹真的目标。
将汉军赶出关中,甚至是重创汉军,才是曹真如今想要做的。而且,从曹真的推算来看,这是极有可能成功的。
只要雍城能再坚持十日,将汉军牢牢地吸引在雍城一线。
只要司马懿的大军能够尽快赶到,以十二万之众,攻汉军七万之军,曹真还是有些把握的。
以两万大军截断其与陈仓之联络,另以十万大军猛攻其本阵,蜀军兵少,必然不敌,又无法从陈仓撤退,只能沿着来时路后撤。
从雍城到陇山道这上百里的路途,就将成为无数蜀军的坟场。
一旦此次蜀军遭到重创,以蜀国羸弱之国力,至少十年内将再无力北伐,而十年之后,蜀魏之间的差距,就不是如今这点点了。
想及此处,曹真也是不由得兴奋了起来,自陇右一战后的颓败之情也是一扫而空。
当然,曹真在兴奋的同时却也依旧保持着冷静——很明显,这个计划也并不是那么容易就能成功。
以上的两个“只要”,哪个也不好实现。
但即便不易,曹真还是愿意为了这个可能性堵上一把。
于是,原本还在头疼的是否向雍城派遣援军问题,彻底不需要再纠结了。不仅不需要纠结,曹真还给雍城的守将下达了死命令,必须顶住蜀军的进攻。
这当然是极不合理的命令,甚至对于雍城的守军而言,这道命令几乎无异于叫他们去死。
任谁都知道的简单道理:久守必失,在没有援军的情况下,死守雍城只有死路一条。
曹真当然敢让前线的魏军陷入如此近乎绝望的境地,毕竟这一万五千军的家可都在雍城之后。
虽然对战力的影响是一定的,但却不至于让这一万五千人倒戈。
重要的是,曹真的反击计划也需要雍城的魏军陷入这样的绝望的境地,甚至是稍稍降低战力,只有这样才能迷惑住汉军,才能将汉军继续牢牢地吸引在雍城,也才能保证自己出兵的秘密性和突然性。
应该说,曹真为了这次的反击,也算是豁出去了。
只可惜的是,曹真的算计,却是建立在汉军无法在短时间内知道东线战况的前提下。
当然,这本不成问题。
毕竟扬州前线的消息,蜀汉几乎只能从他的盟友东吴那边得知,但此时的东吴却是沉浸在一片战胜的喜悦之中,哪里有人会记得西线汉军还在为他们分担魏国的火力,更没有人会将战罢的消息及时地通报给蜀汉了。
甚至,从东吴的角度来看,能让汉魏继续打下去,才是更符合自身的利益。
对于东吴的鼠目寸光,曹真显然是十分了然的,而从东吴已经撤军而汉军还在猛攻雍城这一情况来看,东吴也确实没有将罢兵的消息传递给蜀汉。
既然现在没有传来消息,那么短时间内,东吴肯定也不会传来消息。
而这个时间差,就是曹真手中最大的依仗。
只是,曹真不知道的是,就在丞相决定北伐策应吴军之时,马谡就提醒过了丞相吴军不可信。
虽然最终马谡的上书并未能改变丞相北伐的决定,却是终究还是给丞相提了个醒。这样才有了丞相明战汧县,暗下陈仓之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