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 图穷匕见始征兵,厉兵秣马迎八月

另一方面,也是更重要的是:以陇西郡如今的经济实力,供养八千精卒已经是极限了。

是的,即便马谡打了一圈的土匪,但这些看似堆积如山的财货、粮秣,在军队的建设过程中,消耗的速度不是一般的快。

旁的不说,单单是为了保证战士的体力,每日所需要的肉食,那便是一个天文数字。

更别说,马谡还要分出钱财去购置战马。

虽然西凉的战马一直都被魏国抽调去了北方,但本身剩下的骑兵也至少还有数千人,想要拿下凉州,这支骑兵队伍,将是其最大的阻碍。

面对这样的威胁,马谡自然要提前想好办法,而对付凉州骑兵最直接、有效的办法,永远是更加强大的骑兵队伍。

好在,狄道城的马市已经形成规模,贪婪的凉州世家们可不管凉州是不是危在旦夕,明里暗里却是一直在往狄道城的马市供给着马匹。

当然,良马少、劣马多,但架不住狄道城的需求旺盛啊。

曲辕犁被丞相带回了成都,很快被推广了起来,不仅是蜀中,连汉中和陇右其他的郡县也都推广了起来,自然而然的,能用于耕地的马匹也变得供不应求了起来。

不过,那些良马,却是被马谡通过各种方式给拦了下来。

于是,一支足足有着一千五百人的精锐骑兵队伍被马谡悄然组建了起来。

这支一千五百人的精锐骑兵,可跟马谡刚刚进入陇西郡时的那七八百骑兵不同,人员上,除了身经百战的汉军之外,还吸收了部分羌人的射箭高手,而战马方面,更是一等一的优良战马。

更重要的是,这支骑兵,全员都配备了高桥马鞍和双边马镫。

高桥马鞍和双边马镫的使用,无疑让骑兵的战斗力提升了不止一个档次。可以说仅仅这一千多骑兵,便是面对上万的敌军也丝毫不虚。

当然为了保密起见,马谡特意将其安置在了狄道城外十里之外的校场之中,并制定了极其严格的出入管理条例,所有的马鞍和马镫都只能在营内使用,旦有出营而携马镫者,以叛国论处——立斩不赦。

不仅如此,其中三百最为强壮的骑兵,更是被马谡打造成了重骑兵——包括战马在内,周身以铁甲覆盖,只露出一双眼睛,可谓是刀箭不入,水火难侵。

三百重骑,便是面对数万的敌军,也敢面对面地发起进攻。

当然,区区三百骑,数量还是有些少了。倒不是马谡不想继续打造更多重骑兵,只是无论战马,还是铁器抑或是兵员以及资金都不足以让马谡继续打造。

当然,向丞相请援,或许还能再增几百之数。但丞相那里日子也不好过啊,随着夏日的到来,东吴方面已经摩拳擦掌地准备执行“石亭计划”,而丞相也准备再度北伐以策应东吴之战。

可以说,此时的丞相恨不能把手里的一份粮食当两份来吃,马谡显然并不想给丞相再找麻烦。

而且,要得到丞相的支持,马谡势必要对资金粮秣的使用做出说明,虽然马谡相信丞相的保密能力,但万一呢?

与其冒着被敌军提前侦知的风险,去寻求增加区区数百重骑兵的数量,马谡宁愿继续将自己这支重骑兵进行保密。

为了弥补重骑兵数量不足,极有可能无非彻底撕碎敌军阵线,或是撕开缺口之后,无法将缺口扩大的问题。马谡也是给剩余的一千二百轻骑兵配备了秘密武器——手雷。

当然,只是黑火药制成的陶罐简易手雷。

为了方便携带,陶罐手雷并不算大,跟常规的长柄手雷差不多大小,因为装药量少,因此其杀伤力也并不算很大,但胜在动静足够的大。

试想下,重骑兵刚刚呼啸而过,留下了一地的尸体,这边敌军还未收拢兵力呢,便又从天而降数十枚陶罐手雷。剧烈的爆炸声,便足够让敌军再度陷入混乱之中。

轻骑兵紧接着便踏着尚未散去的黑烟杀入,又有哪支敌军能顶得住这样的进攻呢。

应该说,配备了来自后世科技的这支骑兵,对于如今的三国战场而言,几乎是碾压般的存在。尤其是在敌军还从未接触过这样的战法之前,可以说,在局部的战场上,马谡的这支骑兵就是无敌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