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 图穷匕见始征兵,厉兵秣马迎八月

征兵!

在终于初步解决了陇西郡的内忧外患,并整合了陇西郡的全部力量之后,马谡终于迈出了最重要的一步。

要实现一年内拿下凉州的目标,什么剿匪、什么打压豪门、什么开渠种地,都只是铺垫,归根到底,仗要人去打,一支强有力的大军才是最为重要的。

这一点,在隔壁的南安郡可谓是表现得淋漓尽致。

几乎在姜维抵达南安郡的第一时间,征兵工作便已经展开。

当然关于这点,马谡也从来都没有忘记。

只是,在马谡的想法中,磨刀不误砍柴工。更重要的是,南安郡和陇西郡的条件,马谡与姜维的条件完全不一样,这才有了征兵的前后之分。

南安郡,那是丞相初入陇右便集体投降的郡,甚至凉州徐邈还派兵反攻了南安郡,都被南安郡给抵挡了过去。

从这些情况来看,不说南安郡有多么热爱大汉,但至少,大部分南安郡的世家,都是心向大汉的。而面对共同的敌人——凉州,也根本不需要姜维多作工作,便能形成同仇敌忾的效果。

同时,姜维在天水郡的名声,也足够他第一时间在南安郡立住脚跟,也根本不需要如马谡一样行杀鸡儆猴之举。

而马岱的到来,更是为南安郡的北伐拼上了最后的一块拼图——羌人。

因此,对于姜维而言,他根本不需要像马谡那样费尽心力地整合资源,自然而然地就能进行到最后的一步:征兵练兵阶段。

当然了,正因为马谡推迟了征兵的时间,倒是正好与姜维错开了时间,避免了两郡之间无序的竞争。

而且这世上没有一成不变的好与坏,就如现在的马谡和姜维。

虽然姜维早于马谡近两个月展开了征兵,理应有着先发的优势,但将陇西郡彻底打成了铁桶一块的马谡,其征兵的效率,却不是姜维所能够比拟的。

尤其是对于羌人的应用上,马谡可以堂而皇之地将所有羌人进行打散,与汉人和其他部落的羌人进行混编。

毕竟在马谡这里,根本就没有羌人和部落的概念,而羌人们也乐于为马谡所用,无他,只因为马谡是真的将他们当成了“自己人”。

而在姜维那边,却根本不行。尽管马岱借着其兄长的威望,也是号集了诸多的羌人部落,但更多的部落只是听调不听宣,更别说将羌人打散重编队伍了,甚至连羌人的训练,姜维都做不了主。

当然了,饶是如此,姜维也是将他的南安军团扩建到了足足八千人。这还不包括配合他的羌人部落,林林总总算起来,仅仅是在这个夏日,姜维可以动用的大军就已经超过了一万两千人。

更重要的是,在姜维的安排下,马岱还带着大量的礼物,开始了凉州之行。

是的,不仅仅是南安郡,连凉州境内的羌族,姜维也不打算放过。

相对于轰轰烈烈的南安郡,后发的陇西郡就显得保守得多了。即便加上羌族的士兵在内,加上马谡自己带到陇西郡的三千五百人,马谡一共募集到的兵力也不过八千多人而已。

当然不是陇西郡百姓的积极性比南安郡更弱,相反,若是马谡来者不拒地接收这些兵源,此时的陇西郡兵力突破两万也不是不可能。

可马谡却拒绝了。

一来,虽然马谡从丞相手里获得了征兵之权,但兵力太多,还是会让成都方面产生不安,尤其是隔壁的南安郡已经征万余,这边陇西要是再征兵两万多,成都会怎么看?

二来,从马谡的角度来看,两万大军未必就比八千大军更加能打。

汉军因为地盘较小的缘故,一直走的都是精兵路线,自然,包括马谡在内的蜀汉大将,更加熟悉的练兵方式也是训练精兵。

八千训练有素的精兵,其战斗力未必会比两万训练稍差的普通士兵要差。什么?为什么不练两万精兵?

一方面,以马谡如今的指挥能力,万人或许已经是极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