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言,这回却是换了本以为是胜券在握的马谡微微一愣了。
好一招“以彼之矛攻彼之盾”呐!
即便是马谡也不由得要为郭淮的这个问题给鼓掌叫好。
抬头看了看高高悬挂在空中的太阳,转眼间马谡便有了答案。
“君可见此炫目之烈日否?”马谡抬起手指向了空中的太阳。
“自是可见。”郭淮不明所以,抬头看了看那当头烈日,还是干脆地回答道。
点了点头,马谡随即又指了指自己和郭淮端坐的区域,道:“如此烈日之下尚有阴影,况我大汉偌大疆土,又岂能处处尽如人意。”
话音落下,郭淮顿时有些哑然,随即又抬头看了看那刺目的阳光,却在那一抹刺眼中感受到了黑暗的笼罩。
微微低下了头,郭淮却再度摇头,道:“桓灵之后,社稷崩塌,观如今汉魏之国祚,将军何言夕日将沉之汉室还有阳光普照,而我新生之大魏却要堕入黑暗?”
郭淮此问,无疑是对阳光与黑暗的辨析,却更是汉魏之争的拷问。
马谡当然明白,这也是郭淮对自己提出的最后的问题。
与其说这是郭淮“垂死”的挣扎,不如说这是郭淮在向马谡要一个理由、一份信心:一个加入大汉的理由和信心。
长长呼出了一口气,深知此问艰难的马谡,也是轻轻摩挲着手中酒爵,随即陷入长考之中。
对面的郭淮似乎也并不急着要马谡的答案,只是握着酒爵,静静地等待着马谡的答复。
良久之后,马谡这才开口,道:“说君明臣贤,说舍身取义,我都有太多的故事,只是想必,这并不是将军您想要的答案。因为有多少的光明,就会有多少的黑暗,辩驳谁更光明,谁更黑暗,不说毫无意义,却也不过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而已。”
微微摇着头,马谡再度淡然开口:“只是,即便再最绝望的黑暗之中,我大汉之人,也从未停止过复兴汉室、寻求光明的脚步。
即便这天地已经一片漆黑,我们也会以身为薪、以骨为柴,为后来人,照亮前路。
先帝如是,丞相如是,而我,亦如是!”
“是”字落下,犹如一柄巨锤狠狠地砸在了郭淮的心头之上。
显然,相对于其他的魏国将臣,郭淮还是颇有些家国情怀的,而一直在雍凉地区的郭淮,也比普通的魏国大臣更明白什么叫做民间疾苦。
这也是为何郭淮在雍凉地区能够有如此名望的原因。
诸葛丞相四次北伐之时,抢收熟麦导致陇右缺粮,就是郭淮凭着自己的名望,从羌族那里借来了粮食,帮助司马懿渡过了难关。
这样的一番话语,在旁人的面前,或许只是根本不值一哂的赞歌一曲罢了,但在郭淮的心头,却无疑是掀起了滔天的巨浪。
当然,或许换一个时间,换一个人,同样的话语,未必会有如此的作用。
可偏偏,在这牢门之前,眼前所述之人又是身体力行着为了那渺茫的理想不惜自污降级的马谡,言谈之间,黑暗与光明的不断交替闪现,怎能不令郭淮心神荡漾。
郭淮第一次感受到:原来自己学好文武艺,除了货于帝王家之外,竟然还能以身为薪、以骨为柴,为后来人,照亮前路!
不由得,郭淮的心绪渐渐升起了无尽的波澜。
马谡的一番话语,已经不是再给郭淮一个理由和信心了,而是给郭淮再造了一个人生的目标。
重新燃起了斗志的郭淮当即站起了身,举起桌上的酒爵,言道:“为前路,饮甚!”
马谡当然明白,情绪如此激动的郭淮意味着什么,也更明白面前的这杯酒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他的话语答到了郭淮的心坎,也意味着,蜀汉将要再添悍将一名!
当即,马谡也是连忙站起了身,举起酒爵,喝道:“为前路,饮甚。”
随即,满满一爵浊酒畅快下肚,两人旋即也是哈哈大笑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