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谡也在心中拷问者自己。
天下九州,魏占其六,历史上,终丞相一生也未能抵达长安,看一看那曾经的故都。
如今,虽占陇右之地,或可一窥长安之貌。
可接着呢!
自己真的能接续丞相的步伐一步步的走到那天下的中央吗?
魏国非无道哉!以魏帝曹叡之明、司马之谋、曹真之勇、陈群之智,还有钟会、邓艾等等后起之秀,更兼张郃、王双等万千魏军铁甲,自己和丞相真的能以一州之力掀起九州的波澜吗?
能持否?
马谡不由得抬起了头,看向了面前的丞相大人。
不知何时起,羽扇纶巾的丞相,脸庞上又多了几分皱纹,帽檐之下的双鬓更是早已花白,未有手中的羽扇,依旧在不知疲倦的轻轻扇动着。
他就站在那里,什么都不用说,便已是答案。
自己都能想到的事情,丞相会不知道吗?
显然,丞相从来都知道北伐之难,可丞相退缩过吗?
即便是在一次又一次的失败中,丞相想过了任何的解决办法,木牛牛马也好,奇袭上方谷也好,唯独没有想过的就是放弃。
即便是在上方谷的一场大雨浇灭了所有的希望之时,丞相也不过是仰天长叹:悠悠苍天,何薄于我!
而在一声叹息之后,丞相依旧继续指挥蜀军对司马懿的魏军展开追击掩杀。
从始至终,丞相从未放弃过北伐,更是从未后悔过北伐。
即便到了临终之时,心心念念的还是北伐、北伐、还是北伐!
继承他衣钵的姜维也却如他所想的,继续继承了他的遗志,继续北伐。
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姜维还在挑拨着钟会与邓艾的关系,想要力挽狂澜,只可惜“时不利兮骓不逝”,最终只能空叹“我计不成,乃天命也”,而为乱刃所杀。
但那又怎样!
北伐虽然失败了,但北伐的精神却永远留存了下来。
这份精神,会变成“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正气歌,会变成崖山十万孤魂赴国殇的壮举,会变成“闻鸡起舞”的无限斗志,会成为所有华夏儿女在磨难中的坚强脊梁。
这便够了!
不是吗?
胜与败,或许在纵观历史的角度来看,并不重要。
诸葛败了,却千古留名,武侯祠更是千年香火不绝;司马胜了,却只留下了遗臭万年的骂名。
明知不敌却依旧敢于亮剑的精神,或许才是最重要的。
想明白了这些,一股从心底升起的壮志豪情逐渐溢满胸腔。
或许自己的到来终究还是没能改变最终的命运,但能再丞相的麾下,为着一份伟大的事业而拼搏,还有什么比这更幸福的事情吗?
你敢想象,千百年后,武侯祠内,站在丞相身边的泥塑会是自己的模样,该是多么令人兴奋的事情;
你可知道,千百年后,人们提起马氏一族,最先想到的不是伏波将军马援,也不是锦马超,而是继承了丞相衣钵的马谡,这该是有多幸运的一件事。
想及此处,马谡当即双手抱拳,一揖到底而道:“既然选择了远方,那便只顾风雨兼程便是。至于荆棘泥泞,不过是路上的风景罢了。即便终究被绊倒在了半途之上,那便索性留在那里,为后来人指明前进的方向。”
“好!”听着马谡的话语,丞相也是非常的振奋。
必胜的信心自然是好的,但充分认识到困难更为重要。
而在认识到困难之后,既不妄自尊大地以为可以轻易取胜,也不妄自菲薄地心生退缩之意,继续保持住进取的心态,承认困难、克服困难,这才是丞相所最愿意看到的。
点点头,算是对马谡话语的认同;
挥挥手,算是与马谡临行前的告别。
很快,丞相的身影便在朝阳下被慢慢拉长,这一拉,便是两千载的岁月。
朝阳下的身影,即便历经千载岁月,依旧璀璨耀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