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3章 风雪
崇祯十二年,正月初二,黄昏。
在战火之下已经是化作一片丘墟的泺口镇,再度恢复了些许的生机。
一面面赤红色的旌旗林立在泺口镇的中央和四野,大队大队的明军军卒顺着残破的官道步入镇中,开赴滩头。
早在两汉之时,泺口就是济水沿岸的重要码头,后来的历朝历代泺口作为济水的渡口,都占据着极其重要的位置。
虽说黄河河道几经变幻,济水也随之相应的发生着改变。
沧海桑田,岁月变迁,昔日的济水之名甚至都已经消失。
如今这一段泺口这一段的河水也改称为了大清河。
但是泺口的地位却始终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仍然是重要的码头和渡口。
明代之时,泺口的繁华也达到了顶峰。
济南、泰安、东昌、兖州等地所用的食盐都由泺口转运,木材、药材、毛皮等货物也在这里集散。
一共八十四级,这样的战绩放在辽东,润色一下可以写一个小捷了,升官发财,各家都能赚的便宜。
孙传庭身穿着将甲,头戴着水磨明铁盔,身穿着罩甲,外罩着一件裘衣,站在南郊新修的简易望台之上,凝视着不久前刚挖出的浅坑。
在外的夜不收最远的远趋数十里,清军想要完成暗中完成迂回包抄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东虏没有办法接受太过于沉重的伤亡。
而明军并没有多少的选择,他们只能够遵从清军的决定。
历史上祖宽因为济南陷落被斩,其实多少也有些冤枉。
还有一部分的军兵正不断将木材和引火物投掷入内。
他原先对于卢象升坚持出战,孤军深入的埋怨,也在此刻彻底烟消云散。
祖宽也领兵出战也有斩获,不过相对于曹变蛟要逊色的多,只斩获二十五级。
战争之后多有大疫,就是因为有大量的人畜死去,尸体得不到妥善的安置,暴露在外进而引发的疫病。
站在一旁的曹文诏微微垂首,拱手向着孙传庭禀报道。
三万五千人这个人数虽然很多,但是对于眼下围攻济南的清军俩说却并不算多。
清军的营地绵延环绕数匝,连营数十里,广阔无比,一眼甚至望不到边际。
清军选定了泺口作为战场,他们掌握着战场的主动权。
孙传庭缓缓闭上了眼神,轻轻的叹息了一声。
从这一刻祖宽的命运便已是发生了转变,这一次事变他可能仍旧会被处罚,但是多半不会再有性命之忧。
这个时间,正是大清河的枯水期,而且因为气候严寒的原因,此时也是冰期。
祖宽目光在陈望的身上一掠而过,浅坑的景象并没有让他的心中有多少的感念。
他和众人的一样,都是沉默无言。
贾庄一战,东虏到底是伤了元气,不再如同初入关之时那般肆无忌怛。
陈望也领着本部的骑兵和清军的骑兵短暂的进行的交锋,斩获清军首级十六级。
孙传庭一手按着腰间的宝剑,另外一手仍然扶着望台的栏杆,问道。
贺人龙虽然如今已经是延绥镇的总兵,但是实际手中掌握的权柄,还有地位现在却并不如祖宽。
一是执掌两红旗的岳托,另外一人则是如今执掌着两白旗的多尔衮。
孙传庭紧了紧身上的大氅,目光放在远处清军营地之上,淡然道。
清军一路急行,所有的心神都放在了济南之上,想要攻破济南。
明崇祯六年刊印的《历乘》中记载:
血红的夕阳映照橘红的火焰,北风吹拂如泣如诉,人如蝼蚁命如草芥。
两白旗是东虏南侵的主力,他们的到来并没有让孙传庭感到疑惑。
陈望站在孙传庭的旁侧不远,和贺人龙、曹变蛟两人站在一起。
“除去大清河南岸以外,未曾发现其余方位有东虏军队踪迹。”
这一路来,孙传庭也经常能够听到多尔衮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