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落樱奈良

问道于情 Lee思洛 2084 字 1个月前

久津这个地方位于日本的山口县,是一个小村庄,民风十分纯朴,虽然大家言语不通,但每一个过路之人均对我们彬彬有礼,面露友善的微笑。

这里因着杨贵妃之名而享誉全国,故百姓生活还算富足,并且深受我朝唐代影响,观其服饰建筑,均有唐朝遗风。

这里有八成居民都姓山口,可见是个大姓,连县名也不得不以此来沿用。

温子曦驾轻就熟,自踏入东瀛土地,便充当起向导之职,并告知我们这里距日本的古都奈良还要有四五个时辰的马程。

对于奈良,就算我远在大洋彼岸,也是有所耳闻的。我朝一向是以国号来代表朝代,而日本则以建都的地名来代表一个时代的更替,曾经的奈良时代,便是始于迁都平城京,也就是今日的奈良而得名的。

那里曾做过七代天皇的首都,故绝对算得上是历史悠久的古都,其声势气派想来并不会比我们的洛阳城差。

由于时间紧迫,我们并未在久津多做停留,便马不停蹄的赶往奈良,其间找了家客栈胡乱对付了一晚,终于于次日巳时抵达了奈良城。

缓缓进入奈良,我不禁一愣,只觉这里的建筑规划就与我国长安古城的布局几乎如出一辙。我们行走在街道上,细细观看两旁的建筑风格,油然而生一种陌生而熟悉的亲切感。

我在心中默默进行对比,感觉与我国建筑的宏大壮美相比,东瀛建筑更加洗练、优雅和素洁,更擅长表现建筑结构的构造美和材料的质感与色泽的美。

原来他们也并非完全照搬我国的建筑样式,将其与自己固有的文化加以融合,逐渐创造出具有自己特色的“和样建筑”及“唐样建筑”,同时在居住建筑中逐渐形成了“寝殿造”、“书院造”等一些日本化的型制和“草庵风茶室”、“数寄屋”等一些具有浓厚日本格调的建筑类型。

如此看来,东瀛乃是第一流的模仿专家,在取其精华的基础上,有革新、有升华,继而形成了属于自己的一种独特的风格和体系。

日本是个单一的民族国家,岛上的居民有九成九都是大和民族,只有在北海道附近还居住着一群属于阿依努族的人,故他们的服饰被我们这些外国人称之为“和服”。和服是仿照中国隋唐服式和吴服改制的,所以日本本国人反倒自称为“吴服”和“唐衣”。

寻目所视,一路净是身穿和服的年轻女子,由于脚下穿有木屐,走起路来吱吱作响。他们穿的木屐是用稻草编成的,绳子穿过趾间将其固定。走路的时候,为了不让鞋子脱落,需要压低脚后跟,当然身体的其他部位也必须作相应的调整。

因此穿这种鞋子走路的姿势十分奇特,赶路时,只能拖着两腿摇摇摆摆地小跑,每走一步双膝都会接触,维持着内八字的样子,别有一番动人的风韵。

由于东瀛人俱都身材矮小的缘故,而我的身材在女子中也算高挑,故我们三人即使也是一身和服,但夹杂在人群当中仍然有鹤立鸡群之感。

虽然易水寒已经暴露了行藏,但我还是用从埋剑山庄取得的人皮面具为他改变了容貌,他此时一身武士服,配着一副凶悍的脸孔和伟岸的身形,惹得众东瀛女子美目异彩连连,频频向他释放出火热的光芒。

我与温子曦均是文士装扮,各自抹灰了面孔,沾上几缕微髯,顷刻间便将年龄提升了十几二十岁。

那日东瀛战船上的黑衣男子,定是出自小泉家族无疑,他那番回去,自然已将水寒即将赴日的消息带去,我如今并不将水寒藏匿起来,而是将他装扮得更加受人瞩目,乃是惑敌之计,他们怎也不会想到我们竟敢如此明目张胆的来到他们的地盘索命。

千面人魔也算一代枭雄,那日火烧埋剑山庄之时,我们在他家中翻出了很多稀奇古怪的玩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