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四章 背“好锅”

下朝后,庆帝拿过信件又看了一遍,纳闷道:“这清河县白家,莫非真的是戏文话本子中所说的拥有大气运的人家?

不行,抽空去找国师算算去。”

不得不说,舅甥俩不愧是一家人,连这无厘头的想法都是出奇的一致。

且说楼庚领了差使,当即就回去选人了。

次日一大早,楼庚便带着几个农官和随从,及二十名带刀羽林卫的,一路快马加鞭奔往青州。

这待遇这排场还是东耀司农官外出办差的头一遭,足可见庆帝对新粮种的重视。

一路餐风露宿,风尘仆仆,楼庚一行终于在十二天后赶着关城门的档口,进了清河县城。

秦朗有想过朝廷会派人来,没想到会来的这样快,还是司农寺最高长官楼庚。

诧异的同时,秦朗心中也倍感欣慰,想来陛下是极为重视这新粮种的。

秦朗一行将近三十人,县衙压根安置不下,秦朗只得差人就近包下了一家客栈,置了酒饭,将这些远道而来的客人们安置了。

楼庚等一众农官,一连在马背上颠了十几天,老骨头差点散架。

不过他得记得此次来的使命,于是,第二天一早秦朗被催促着带他们去看红薯。

既然大人们都这么着急,秦朗目前一个小小的县令自然不会拦着,当下便带人去了西递村。

虽来时心里便有所准备,等看到仓库里堆成山的红薯时,还是吓了一跳。

之后秦朗又领他们去看了那三十亩的红薯田。

此时红薯田里只留下些干掉的红薯叶,楼庚运气好,一脚踢到个落在土里的红薯,忙宝贝似的捡起来,拍干净上头的泥土,小心的握在手里。

一行人又去了白家大宅,秦朗把楼庚等官员又介绍给了白老头儿等人,楼庚这才得看到这种出高产粮种的奇人们。

而后,老胡氏和儿媳几个把招待贵客的茶水瓜果等端上来,一行人坐在中堂内针对如何种植红薯的话题讨论的热火朝天。

而种这红薯,白家白老大可是出力最大的,非常之有经验,被楼庚拉着问来问去,时不时还要夸奖他两句。

这给务农做工了半辈子的白老大都给整不好意思了,他也只是按照自家侄女儿给的种植流程去种红薯的,可这话万万不能说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