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刻之后。
戴星海继续道。
“西平侯沐英在城外30里营地呈文,恳请河南道调运军粮,以便大军早日班师回朝,免得长期驻留引发民间恐慌。同时,西平侯表示,若太孙召唤,随时准备觐见。”
朱允熥略一沉思。
朱高炽无声抬首,与其眼神交汇。
朱允熥徐徐道:“回复西平侯,京军各部劳苦功高,论功行赏自有应天决断。西平侯忠心英勇,所求皆予批准。但念及军务繁重,河南重建任务艰巨,无须特来觐见。”
戴星海轻轻敲了敲由太孙亲手包扎的手指,边书写回复西平侯的文书,边暗自揣摩。
凉国公与西平侯的奏折,内容相似却意蕴迥异。
太孙的回复亦是如此,表面相近,实则大相径庭。
同是劳苦功高,西平侯却额外获得忠心英勇的评价。
通常,忠心英勇四字并提,而今拆分强调,无疑是对西平侯高于凉国公的赞誉。
待两位显赫诸侯的奏请处理毕,
戴星海继续道:“早前河南道请求补充官员空缺,吏部文选司传来消息,不久将派遣候补官员及实习进士前往河南道。”
“许星阑提的?”
朱高炽一直静默,此刻突然开口询问戴星海,随后视线转向朱允熥。
戴星海查阅奏文,答道:“是新上任的吏部文选司主事许星阑,臣对此人略有耳闻,似乎踏入仕途未久。”
言罢,戴星海稍作停顿,目光转向朱允熥,心中闪过一丝疑惑。
之前黄河决堤,河南道灾难深重,地方混乱,布政司多次请求吏部派遣官员填补空缺,却迟迟未获答复。
如今,不过吏部文选司主事易人,不仅迅速着手处理河南道的请求,还专门来信说明情况。
这些年,朝廷虽然号称有数万官吏,但大明疆域辽阔,管理起来哪儿哪儿都缺人。
地方上不仅年年哭穷,还年年喊缺官。
官位空缺,在洪武年间就已经成了家常便饭。
哪天要是吏部特意跟地方上说:你们的难处我懂,别担心,一切都会解决的。
那才叫奇怪呢。
朱高炽淡然一笑,继续埋头苦干,仿佛那份改革建议书永远也写不完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