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九章 大棚!

说完,他捋了捋胡须,“两者皆有优劣之处,就不知道诸位有何意见。”

众人面面相觑,一时间也纠结住。

有人便问:“若是抽签,是按照今日前来的,还是……”

赵村长摇头,“稍后会再让人去说一声,至于参不参与,我便不强求。”

众人都忍不住皱眉。

如果只是他们十一人,选择抽签的话,也就一人会落空。

可若是其他村也参与,那每个村的几率都是对半开,这事就玄了。

最重要的是,如果选择抽签,种了也才一年种植权。

这东西靠的是种子,可不是自己会种就能一直种下去。

若对方不愿意再卖给他们种子,他们再懂得种植菌菇也没用。

但是第二个法子……

那可是要先砸钱。

底价就是1两起,都不知道得花多少银子。

但优势也很明显。

一是能靠自己的能力争取。

二是种植权有三年。

议论半晌,渔村村长问道:“不知期限到后,是否又需重新抽签或拍卖?”

赵村长摇头,“若是抽签,则会每年一抽,若是拍卖,三年后如果该村菌菇种植和售卖个方面都合规合法,便可申请承包权,可分五年和十年限。”

见众人似要开口,他抬手轻压,“另外,基于每种菌菇所要建立的蘑菇房可能会不同,所以为避免反复拆建,即便抽签,也是从菌菇品种中抽之前种的菌菇。”

闻言,众人面色一变。

若是如此,岂不是以后抽到种植权的几率更低。

“那拍卖呢?”

“拍卖的如我上述所言,三年后看情况给予延长种植的机会。”

众人立刻垂眸细思,怎么想都是选择拍卖的稳妥些。

马山村村长立刻道:“赵村长,不知何时拍卖?”

“五日后,将会再在此举行拍卖。”

众人在此对视,目光稍稍交流一番,又看向老神在在的秋师爷。

赵村长看出他们的考量,便顺水推舟。

“诸位可先回去考虑和筹备一番,另外,还有一个条件,若拍中了,还需出让五亩地建菌种、菌丝培育工坊,为期50年,建坊费用由姜娘子自己出,不过村中需要帮忙出人修建。”

听到这一条,各村村长和代表们眼底瞬间迸射精光。

所有人纷纷错愕又惊喜的看向赵村长。

“赵村长的意思,姜娘子要在获得菌菇种植权的村子建立菌子或菌丝培育工坊?”

“对。”

赵村长颔首,“每种菌菇都有对应的种子,并非随随便便就能批量培育出来,如我们村的鸡枞菌,现在菌丝供给也很有限,所以姜娘子会与各村合作对应菌种的培育。”

闻言,众人喜不自胜。

这事听起来似乎他们比较吃亏,不止要出地,还要出人。

可只要工坊在他们村,就总有机会能继续种下去。

而且工坊在他们村的话,说不定哪天他们若能获得菌丝培育配方,那才是真的稳了。

这么一想,他们更着急了,立刻别过赵村长,火急火燎赶回各自村长,召集村人商谈去。

等他们离开后,村长谢过秋师爷,也让人分别再去通知各村。

当然,通知那些村,可就没有这么详细的提疑解惑。

只是跟他们说五日后,姜娘子会举办菌菇种植权拍卖会,届时会开放十种菌菇拍卖。

不过这次要参与拍卖的菌菇品类他倒是老实放出来。

十种菌菇分别是松茸、银耳菌、铜绿菌、鸡油黄菌、枞树菌、金针菇、木耳、香菇、平菇、白灵菇等。

这些菇子有的光听名字没法对号入座。

有的则是耳闻目能详。

比如松茸,这可是一种好价菇。

潼阳县松树多,每年雨季也总能采到松茸。

不过松茸长得慢,也长得散,还总一个个,不像很多菇子都是一片片。

因为味道好,口感上佳,数量又稀少,所以在潼阳县的菌菇‘榜’经常名列前茅。

早年这里还有很多富户高门,经常都会高价预定松茸。

即便是现在,松茸的价格也不低。

鲜松茸价格虽然有所下降,但干松茸的价格却没变。

只是因为太散碎稀少,游商们兴致不高。

每年市集开起来,村民们放上去卖的干菇算比较多。

因为只有这种能卖干货。

其中就有松茸,干松茸的价格到一斤一两。

他们没想到姜梨花竟然连松茸也能种,不由个个眼睛放光。

都不等拍卖会开始,接下来几日赵村长总要接待许多登门询问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