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大战磨盘山

程明远传奇 友源丛云 4043 字 1个月前

“我们还要和你们一道保家乡,保秋收。顽固派来一个我们就捉一个,来两个就捉一双。”群众们情绪激昂地喊着,声音中充满了坚定的决心。

由于军民齐心,携手共进,不到两个星期的时间,5 座坚固的碉堡便拔地而起,3 道深深的壕沟蜿蜒伸展,1000 多公尺长的木围一墙也全部修建完毕。山脚山洼处处都精心布置了地雷,形成了严密的防御体系。

曾政委第二次视察阵地时,目光敏锐地发现山间有很多大如八斗的道路的石头。他二话不说,亲自带着经验丰富的石匠们,在石头上仔细地做眼子,制造威力强大的地雷。从木围墙开始,一直延伸布防到交通壕,再由交通壕精心布置到指挥所,全都选上了坚韧的细麻绳进行连接和触发。就这样,从山上到山下都被密密麻麻地布满了地雷火炮,大大增强了守备力量,让敌人望而却步。

1943 年 11 月 10 日,寒风凛冽,气氛却紧张而热烈。在新四军主力两个连和游击队的强力支援下,怀宁区、关河区两个区的数千群众如同一股汹涌的洪流,彻底破坏了穆家集到申家桥一带的道路桥梁。

为了迎接即将到来的战斗,战士们也做了充分的准备。他们每人发放了 4 颗手榴弹,那沉甸甸的手榴弹仿佛是他们捍卫正义的决心;50 发子弹被整齐地装在弹匣中,每一发都寄托着对胜利的渴望;两人共用一把锋利的刀,刀刃在阳光下闪烁着寒芒;每挺机枪配备了 500 发子弹,强大的火力是他们信心的来源。此外,每个碉堡都储备了足够 5 到 7 天的吃水干粮,以确保在战斗中能够坚守阵地,不受物资短缺的困扰。

群众也积极地准备好了担架,时刻准备着为受伤的战士提供及时的救援。党员和积极分子们更是情绪激昂,纷纷写下决心书、血书,用坚定的笔触表达着自己的决心,保证誓与磨盘山共存亡。就连当时在后方养病的党员潘班长,当听说了这一紧张局势后,也按捺不住内心的焦急与热血,带病连夜赶到阵地,毅然决然地写血书要求参战。

至此,全线的战斗部署已全部就绪。11 月 20 日拂晓,天色微明,寒气逼人,顽军第 8 纵队司令龙炎武率领 3 个支队以及桂顽 526、528 等 5 个团的兵力,气势汹汹地分三路向着秀泉口、魏家坝进犯。

上午 8 点钟,敌人到达了沐家集,然而他们的行进速度极为缓慢。直到 10 点,才逐渐接近磨盘山。敌人一开始先攻击左右两翼的丁字山、黄泥山。为了诱敌深入,以便能够集中力量给予敌人沉重的打击,新四军桂俊亭营的五六连奉命由丁字山、黄泥山转移阵地,全部集中到了战略位置更为重要的磨盘山。

12 点以后,敌人如疯狗般进攻磨盘山,他们气势汹汹,妄图凭借人数优势一举拿下阵地。然而,敌人先后疯狂冲锋 18 次,每一次都被英勇无畏的新四军坚决而有力地打退。

下午 2 点多钟,敌人好不容易接近新四军的第二道防线。瞬间,原来精心布置的石雷一同爆炸开来,巨大的轰鸣声中,敌人被炸得肢体横飞,惨叫连连。不仅如此,还有那布满地面的毛竹钉、三拐钉,让许多敌人在慌乱中不慎踩中,被刺得鲜血直流,痛苦的哭叫声此起彼伏,不绝于耳。

下午 6 点钟,歼敌的最佳时机已然成熟,巢大的一、二营奉命自前后垄一带迅猛出击。刹那间,枪声、号声齐齐响起,杀声震天动地。战士们手持锋利的大刀,个个如猛虎下山之势,勇猛地冲向敌人,迫使敌人惊慌失措,纷纷弃枪而逃。

7 点半,全县大获全胜,总计毙、俘敌人 1000 多人,活捉了支队长郑其昌。此次战役还缴获了迫击炮一门,重机枪 4 挺,轻机枪 10 挺,步枪 700 多支,手枪 100 多支,以及数不清的子弹和大量军用物资。顽军司令龙炎武听说郑其昌被活捉,吓得肝胆俱裂,连夜带着残兵败将逃回庐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