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我军处境十分困难,被迫自卫。在照明山战斗中,参谋长桂蓬洲不幸牺牲。在敌众我寡、难以制敌的情况下,为保存自己,江北游击纵队舒无地委和部分行政工作人员于 4 月 22 日撤退到淮南路东和津浦路西地区。朝武地区一度沦为桂顽之手。
这一沉重的打击并没有让新四军战士们屈服,他们怀着悲愤的心情,暗暗发誓一定要为牺牲的战友报仇,重新夺回失去的土地。
在撤退的过程中,战士们历经艰辛,忍饥挨饿,但他们的信念从未动摇。到达新的地区后,他们迅速整顿队伍,总结经验教训,等待着时机成熟,重返朝武地区,与敌人展开新的较量。
1940 年秋,日寇占领了无为县城和开城桥、襄安、黄姑闸、汤沟、姚王庙几个重镇。国民党军队望风而逃,而我江北游击纵队却返回朝武杀敌。
在这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江北游击纵队展现出了无畏的勇气和坚定的决心。他们视死如归,毅然向着战火纷飞的朝武地区挺进。
游击纵队的战士们穿梭在硝烟弥漫的街巷,与日寇展开了激烈的巷战。每一间房屋、每一条街道都成为了他们坚守的阵地。
子弹呼啸,炮火连天,战士们毫不畏惧,奋勇杀敌。他们利用熟悉的地形,巧妙地伏击敌人,给日寇以沉重的打击。
百姓们在后方默默支持着游击纵队,为战士们提供物资和情报。在军民一心的共同奋战下,江北游击纵队在朝武地区的抗日斗争中取得了一次又一次的胜利,为保卫祖国的领土和人民的尊严立下了不朽的功勋。
1940 年 7 月,顾士多、胡德荣率部先回无为。另有廖成美、后奕斋带一个连由淮南路东进入朝吴和韩一带进行游击战争。
在这片战火纷飞的土地上,顾士多和胡德荣所率部队怀着坚定的信念,秘密回师无为,准备展开新的战斗。而廖成美和后一斋带领的连队也毫不畏惧,深入巢无和含一带,与敌人展开周旋。
他们在艰苦的环境中,依靠群众的支持,灵活运用游击战术,不断打击敌人的有生力量。每一次的战斗都是生与死的考验,但战士们毫无退缩之意,为了民族的解放事业,奋勇向前。
1940 年 9 月底,江北游击纵队与舒无地委从津浦路西返回无为,在广大农村继续发动群众抗日。
他们的归来,给这片饱受战火摧残的土地带来了新的希望。战士们深入农村,向群众宣传抗日的理念和决心,激发起民众的爱国热情。
与此同时,为了更好地组织和领导抗日工作,成立了和含巢无地区行政办事处,并推选后一斋为主任。这个民主政权的建立,犹如黑暗中的一盏明灯,照亮了皖中地区人民前进的道路。
后奕斋肩负着众人的期望,积极组织生产、调配物资,保障群众的生活需求。在他的带领下,行政办事处制定了一系列有利于抗日和发展的政策,使得皖中地区的抗日力量得到了进一步的整合和壮大。
民众们纷纷响应号召,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共同为抗击日寇、保卫家园贡献着自己的力量。皖中地区的抗日局面焕然一新,为最终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941 年 4 月,舒无地委召开扩大会议。会场上气氛庄重而热烈,众人神情严肃而坚定。
大会总结了反摩擦斗争的经验,深刻反思了斗争中的得失。大家一致认为,必须进一步加强党的组织建设,才能更好地应对复杂多变的斗争形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