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争取巢南大刀会抗日

程明远传奇 友源丛云 5582 字 1个月前

毫无防备之下,新四军陷入了极度危险的境地。姥坞嘴大刀会的成员们在国民党顽固派的挑唆下,疯狂地向新四军发起攻击。

枪林弹雨中,新四军战士们奋勇抵抗,但由于事发突然,局势极为不利。魏兆雨大队长身先士卒,指挥战士们反击,试图扭转战局。

但敌人的攻击异常猛烈,新四军损失严重。最终,魏兆宇大队长也不幸英勇牺牲,倒在了这片他为之奋斗的土地上。

这次惨痛的遭遇,让新四军深刻认识到了国民党顽固派的险恶用心和争取大刀会工作的艰巨性,但也更加坚定了他们要完成这一任务的决心。

大刀会原名黄旗会,因常常悬挂八卦杏黄旗,会员身披黄飘带,故而得名。又因每人都配备一把长刀用于防身和战斗,所以也被称为大刀会。

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大刀会成员众多,其组织架构和活动方式都有着独特之处。他们以旗帜和长刀作为标志,在一定范围内形成了自己的影响力。

然而,由于缺乏正确的领导和明确的目标,大刀会的行动有时显得盲目和混乱。但不可否认的是,其成员大多是普通民众,在动荡的年代里,试图通过这样的组织形式来寻求保护和力量。

这种封建迷信组织起源于皖西,并逐步蔓延至巢南山区。

它主要依靠宗族关系来组织成员,并且以练功防身、防匪保家作为口号。正因为如此,在一定程度上,它既能抗击土匪对山区的骚扰和抢劫,又能抵制国民党抽丁派税的压迫,这使得它在农村地区获得了快速的发展。

1939 年夏达到了鼎盛时期,巢南一带几乎村村都设有会堂,户户都有会员参与其中。然而,尽管其规模庞大,但由于缺乏先进的思想引领和科学的组织架构,其发展仍具有很大的局限性。

在抗日战争的背景下,如何引导和改造这样的民间组织,使其成为抗日的积极力量,成为了摆在当地党组织和抗日力量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因而大刀会形成了一股较强大的社会力量,引起了各种政治势力的重视。地主、豪绅、日,伪和国民党都先后插手其中,致使它的政治态度变得极为复杂。

以项举鼎为首的项、任、马、张四姓自成一派,倾向新四军。项举鼎的态度相对中立,他赞成抗日,但因受到顽固派的反动宣传和挑拨,对新四军存在诸多误解。

任家山的任绍棠是潮南五县边界颇有名望的绅士,民族感较强,为人正直。他虽并非堂主,却能够掌控十几个堂口,是项举鼎信得过的人。

在这复杂的局势中,各方势力都在试图拉拢和影响大刀会,而大刀会内部的分歧和矛盾也在不断加剧,其未来的走向充满了不确定性。

最反动的当属姥坞嘴的堂主郑旭初,此人坚决不抗日,一心只**,实际上是国民党特务。他表面上承认项举鼎为总堂主、总指挥,背地里却使绊子,与项举鼎矛盾极深。

根据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以及大刀会各派的不同政治态度,我们决定先开展任绍棠的工作,然后通过任绍棠,争取团结项举鼎。将对郑雪初进行揭露、孤立和斗争的突破口,确定在任家山。

在这个复杂的局势中,我们需要谨慎行事,巧妙运用策略,分化敌人,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为抗日事业创造有利条件。

自从魏兆宇牺牲后,巢南大刀会因受国民党挑拨,实行了闭关自守政策,对新四军充满敌视。在绵延百里的山区,所有路口都设卡放哨,进行了严密封锁,一旦发现他们认为可疑的人试图进入这个地区,武装哨卡处就格杀勿论。

经过反复调查研究,我们发现山区所需的粮食要依靠从无为等地买进,于是决定用经济渗透的办法来打破僵局。派新四军特务连进驻严桥附近的柑子树村开设商店,以廉价供应山区紧缺的粮食、布匹、食盐等物资,并大量收购土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