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吉彪的前妻姓张,名三姐。她的娘家在肥西三河,那是个热闹的地方。后来因为生意上的变动,他们搬到了合肥的双岗。
双岗这个地方铁匠众多,整日里叮叮当当的打铁声不绝于耳。张三姐娘家人在这里努力经营着生活,试图在新的环境中站稳脚跟。然而,过往的经历和人脉关系依然影响着他们的生活和抉择,尤其是在那个动荡不安的年代。
张三姐的舅舅凭借着出色的篾匠手艺在当地小有名气。他为人和善,广结善缘,与合肥十人团之一的张开泰关系尤为要好。
在张开泰的影响和引领下,张三姐的舅舅怀着一腔热血,毅然加入了党组织,成为了党员之一。
他积极参与党组织的各项活动,利用自己的手艺和人脉,为党组织的工作提供了不少帮助和支持。尽管面临着诸多困难和危险,但他始终坚守信念,为了心中的理想默默奉献。
徐吉彪主要承担着为上海李大姐织布厂运输纺织品的工作,他的运输路线广泛,合肥、舒城、巢县等地都有涉足。
正因如此,他对各地的水运码头了如指掌。哪个码头装卸货物效率高,哪个码头水流平缓便于停靠,哪个码头在特定季节容易出现水位变化,他都心中有数。
在长期的运输工作中,徐吉彪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能够根据不同的天气和水流情况,灵活调整航行路线和时间,确保纺织品能够安全、及时地送达目的地。他熟悉每一个码头的工作人员,与他们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这也为他的运输工作提供了诸多便利。
1939 年 4 月,中共和县含山、全椒县委在巢县北黄山小殷洼宣告成立,如今此地归苏湾镇管辖。
县委成立之后,立即投入到紧张的抗日工作中。他们活跃在巢县尉子桥、汪家桥、柘皋一带,通过各种方式开展抗日宣传活动。
工作人员深入乡村和集市,张贴抗日标语,散发传单,向广大群众讲述日本侵略者的暴行和抗日的必要性。他们还组织群众集会,激情澎湃地演讲,唤起民众的爱国热情和抗日决心。
在田间地头,他们与农民亲切交流,鼓励大家团结起来,为保卫家园贡献力量。不少热血青年在他们的感召下,纷纷报名参加抗日队伍。
通过一系列的宣传发动工作,当地群众的抗日意识得到了极大提高,形成了一股强大的抗日力量,为后续的抗日斗争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
不久,县委奉命迁到全椒古河。古河距离苏湾不过十几里地,穿过油坊集便能抵达。如今这里是司集,向北行进不远便是。
古河的水陆交通颇为便利,为人员和物资的运输提供了良好条件。而小黄山的丘陵地带,地形复杂,山林茂密,成为了山中游击队的绝佳屏障。